原文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filmsmania/article?mid=1877#2123  ( YAHOO 電影摩人)


《練習曲》是部國片!裡頭的選角也不是什麼帥氣或美豔的角色。這部片的感動,在於這部電影裡充滿導演對台灣的愛,他影片中所捕捉到台灣故事的深刻。


非職業演員的真情演出漢本站服務的站長、八斗子小吃店老闆、一群在成衣工廠工作半輩子的歐巴桑、太麻里開雜貨店王伯伯……包括舜子講述那段八斗子、望海巷的美景,那是真的描述貼近。電影癡大學唸海洋大學,平常天晴沒事時,會心血來潮坐公車到八斗子、望海巷,看著夕陽再緩緩回到學生宿舍;或者夜遊上八斗子用鏡頭捕捉「月光大道(在晴朗的天氣,海面在月光的照映下,會出現一條月光大,特別是從高處往下看更漂亮明顯。)一行人吹著海風聊通宵,等著日出再晃回去,那種事,還真的是學生時代的珍貴回憶。

深深贊同電影中當人家問明相(東明相飾)為何他要騎車環島,他回答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

記得學生時代曾跟同學討論過,如果要環島旅行,會選擇什麼方式?大部分的人都選擇開車,也有不少人選擇騎摩托車,還有人覺得坐火車很不賴,但電影癡以為一邊騎腳踏車一邊玩,才真的能把台灣玩透透。是的,有些事當時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現在要實現這樣的夢,雖然不遠,但有點難度,體力不濟的難度。

導演陳懷恩之前接一個環島的案子,他覺得台灣好美,很想把這樣的美留下來,適時他碰到一位騎單車的年輕人跟他說了這句話,於是促成了這部電影的誕生。《練習曲》從籌備到完成,足足繞了台灣16圈。

因此,可以看到台灣沿海的美景,也看到導演有多麼的喜愛台灣海岸的美,他借由黃健和演出的這個角色,在三條崙那片木麻黃樹林美景中,訴說著他的單車之愛,「騎腳踏車總是能看到最好的跟最壞的一面。」帶出台灣海岸環保問題,帶出黃健和好友已故台灣大學戲劇系講師施舜晟的交誼)(民國93623他帶著和同校師生到福隆海水浴場露營,學生落水,他救人心切,帶著游泳圈下海救學生,三名學生順利被救往岸上,不過自己卻慘遭滅頂)

要說這一段是安排的也好,但它確實是真人真事,那段演出,黃健和依然是黃健和,只是不認識他的,不知是他,只知他是一位深深愛上騎腳車的中年男子,在他轉頭仰望那一刻,看不到他的臉,卻可以感受那深切的悲傷。


《練習曲》讓我們看到,感動不需要過度戲劇化,真情流露的感情,就能銀幕上下的共鳴。

飾演明相的東明相2001畢業於私立華梵大學美術系本身是聽障同胞但他即為可愛銀幕上的靦腆認真模樣非常適合明相這個質樸愛山愛水的學生特別是他和阿公洪流的互動就真的看到他自己阿公一樣自然當然老演員洪流的功力一流許是在他自然生活化的演出下帶動東明相的感動當他站著望向虔誠跪拜遶境的阿公時不由自主流下感動的淚水感動的是什麼不知那看著他的表情不由勾起心中對老人家的孺慕之情。(ps.片中他筆記中出色的插畫作品就是他親筆畫的,目前他事相關藝術創作與設計的工作)

電影癡常說,台灣電影就要能表現台灣的感情跟感動。《練習曲》也許手法生澀了些,但濃濃的情感,卻溢乎於近乎平鋪直述的故事裡,電影中人事物的故事,自己有了生命,那些斯土斯人斯情才是最感動人的地方,看到後來,會忍不住為他們愛這個土地的感情而感動,而電影中那些地方,還都是你我熟悉的地方每一處電影癡都去過),然而你看到的是什麼,透過導演的《練習曲》你又看到了什麼。



如果你要問電影癡,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從故事的敘述,特別是到結尾,回到第一天,故事主人翁來到太麻里拜訪了退休老兵素人雕刻藝人王伯伯,他說他最喜歡的一個作品就是他刻的慈輝,鏡頭帶到海邊,胡德夫單獨
在小小的舞台上,用一架電鋼琴,彈出本片主題曲〈太平洋的風〉:

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喚
最早的一個故鄉 最早的一件往事
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全部
裸裎赤子 呱呱落地的披風
絲絲若息 油油然的生機
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 才吹上了我的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最早世界的感覺
最早感覺的世界

舞影婆娑 在遼闊無際的海洋
攀落滑動 在千古的峰臺和平野
吹上山吹落山 吹進了美麗的山谷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最早母親的感覺
最早的一份覺醒

吹動無數的孤兒船帆 領進了寧靜的港灣
穿梭著美麗的海峽上 吹上延綿無窮的海岸
吹著你 吹著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啊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劇照提供 華納兄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