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909&c=BA0001


【刺青】對當下台灣電影工業及創作兩方面的影響,已在迅速發酵中。

當大部分年輕導演深覺觀眾的重要而嘗試重尋「商業」、「通俗」的可行性時,周美玲比絕大多數人更大膽地說服並吸引了港台兩位偶像梁洛施、楊丞琳一起挑戰形象與演技。但她也沒放棄用電影進行同志論述的意圖,一舉擒獲柏林影展專為同志電影而設的「泰迪熊獎」,也等於領到了一張同志電影世界的通行證。

此時此刻,對它的批評,似乎都缺乏政治正確性。然而在樂見觀眾為它走進戲院的同時,並不表示影評就失去置喙的必要。

透過刺青、透過同志情慾,周美玲在本片展現了多重「二元對立」的辯證論述,是本片可觀的部分。在電影裡,刺青的理由,是自卑,也是自信的;可能是為了追求力量,也可以是標誌愛情;是陰性,也是陽性。就連個別的角色也充滿了衝突對立,例如梁洛施飾演的刺青師「竹子」身上刺著等同於家庭記憶的符號,內心卻急著忘掉過去的情事。楊丞琳飾演的視訊女郎「小綠」提供給顧客美麗的景觀,但視迅照不到的房間卻平凡甚至發霉。就連動了真情的網路警察謝秉瀚,也忙著辯證網路是假的、慾望卻是真的的矛盾。

而周美玲作品向來令人印象深刻的「豔光四射」,依舊從【刺青】的攝影、美術等方面,招展著低預算也不肯妥協的風采。

不過在演員調度上的捉襟見肘,在本片卻清晰可鑑。我們不妨以「竹子」的花園、「小綠」的房間這兩個用心布置的場面來看,當楊丞琳與李秀這對祖孫的對手戲還能以情境的落差,成功塑造喜感時;梁洛施與沈建宏的姊弟情,卻在僵硬的念白與表演下,讓苦心經營的場景頓時變得單調。周美玲雖然給了梁洛施生母是日本人的理由,作為她口條格格不入的說詞,但連帶影響整體表演與影片風格的問題,卻昭然若揭。而沈建宏欠缺層次的表演與念白,則讓每一場戲都像同一場戲。

另外,我們並不見得要懷疑「小綠」九歲就愛上「竹子」是否有說服力(伍迪艾倫說他小學就有性衝動了),問題是「竹子」對「小綠」的慾望撩撥,幾乎沒有層次;「小綠」因為想刺青而與「竹子」重逢,也安排得過於草率,欠缺醞釀。儘管後邊出現兩人埋進對方雙腿之間的情慾場面,足以對粉絲產生「震撼教育」,但激情之前卻少了更重要的吸引力。這也讓本來應該做為影片核心的梁洛施,雖然在前作【依莎貝拉】光彩奪目,到了【刺青】卻被楊丞琳輕易追過。重點不是偶像競爭,而是她們角色所身負的意涵與魅力,是否適時發揮所造成的消長。

【刺青】雖然較之前作【豔光四射歌舞團】,在敘事條理上有著明顯的進步;但如何將明確的意念與場面調度的幽微,成功結合,依然是周美玲作為逐步邁向獨當一面的導演路上,所要面臨的嚴峻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