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半月交響曲Half Moon
級數︰普遍級
發行、代理:聯影
上架︰2007年7月25日
規格︰DVD-9
視訊:16:9
音訊:Dolby 5.1
長度:
114分鐘
字幕︰中文、英文
語言:
庫德語、波斯語
製片:巴曼‧戈巴第Bahman Ghobadi【醉馬時刻】、【烏龜也會飛】
導演:巴曼‧戈巴第Bahman Ghobadi【醉馬時刻】、【烏龜也會飛】
編劇:巴曼‧戈巴第Bahman Ghobadi【醉馬時刻】、【烏龜也會飛】
演員:伊斯麥勒‧卡法利Ismail Ghaffari、海蒂耶‧特哈妮Hedye Tehrani
攝影:尼可‧布拉克Nigel Bluck
音樂:何希‧亞歷山德Hossein Alizadeh
剪接:海德‧薩費亞瑞
Haydeh Safi-Yari
定價:650元

來自古老靈魂的深沉低吟化為浩瀚蒼茫的天籟傳奇!【醉馬時刻】、【烏龜也會飛】導演 巴曼戈巴第。
西班牙聖薩巴斯提安影展:最佳影片金貝殼獎、最佳攝影獎、國際影評人最佳劇本費比西獎。
維也納「加冕的希望-莫札特年紀念專題」全球國際影展競相邀展!
威尼斯影展、多倫多影展、冰島雷克雅維克影展、釜山影展、羅馬影展、聖保羅影展、東京Filmex影展、鹿特丹影展、澳洲阿得雷德影展。

名家推薦:
前所未見地將宿命與死亡,以聲音的形式來傳達,將人生的最後一刻與命運的頑強搏鬥,化為幽遠的天籟餘韻。(作家 成英姝)

在極簡、單一的故事下,總是讓人提著心絃,身陷其中,為其加油。老人的演技更是本片的靈魂人物。                                                      (作家 / 影評人 吳孟樵)

無論國界的阻隔、政治的壓迫、習俗的限制... 都不能影響到藝術抒發的主題。(影評人景翔)

洗滌生命,反璞歸真。是人一生中不容錯過的十部佳片之一。(影評人衛西林)

國界切割了庫德族,卻禁錮不了靈魂,被政治打壓到靈魂底層的歌聲與音樂,在音樂家鍥而不捨
的努力下,一點一滴瀰漫到電影院的空氣間,流到你我的心坎裡。(影評人 貧窮男)


每個人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究竟會遭遇什麼?能掌握什麼?該堅持什麼?應放下什麼?導演巴曼戈巴第以一名庫德族的民族音樂家,呈現理想中的安魂方式。(人間福報專欄作家蘇蘭)

在莫札特的安魂曲裡舞動庫德族既殘酷又美麗的影像,我們壓抑著偌大的憤怒,欣賞著【半月交響曲】背後強大的喻意。(LOOK雜誌編輯陳明莉)

電影簡介
以【醉馬時刻】和【烏龜也會飛】而揚名全球的導演巴曼戈巴第(Bahman Ghobadi),今年再度以新片【半月交響曲】受到國際影壇的矚目。擅長以寫實影像探討少數民族文化的巴曼,此次跳脫一般人對庫德族戰亂地區的刻板印象,改而訴說一名音樂家的生命追尋之旅。

為了慶祝莫札特250週年誕辰,導演以莫札特的最後作品「安魂曲」作為故事發展的軸心,電影主人翁如同莫札特一樣,在貧困艱辛的環境下,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音樂,更不惜犧牲一切,挑戰阻擋音樂的軍事威權。

【半月交響曲】完成後,國際各大影展派員競相邀請參展,拿下西班牙聖薩巴斯提安影展最佳影片金貝殼獎、最佳攝影獎、國際影評人最佳劇本費比西獎等三項殊榮,威尼斯、多倫多、冰島雷克雅維克、釜山、哈那瓦、倫敦、鹿特丹、台北、東京、澳洲阿得雷德……跨越全世界,觀眾好評不斷,讓少數民族的庫德人們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故事大綱:
音樂家帶著他的十個兒子,準備前往伊拉克的庫德聖地舉辦一場盛大的音樂會,但為了讓禁止公開演唱的女歌手也能加入演出,他們只好非法上路。一趟創新音樂的追尋之旅,莫札特的安魂曲化為聖地的蒼茫風景,帶領觀眾走入文化的深處,聽
見來自歷史與生命的靈魂低吟。

莫札特與安魂曲
「安魂曲」是莫札特的最後一首作品,與威爾第、佛瑞的安魂曲並稱為「世界三大安魂曲」。曲子的創作背景,有個非常神秘的傳聞:1791年7月,歌劇「魔笛」接近完成之際,有位身著黑色斗篷的陌生男士前來拜訪。

這位怪異男客未曾留下姓名,只拜託莫札特為他寫一首「安魂曲」,並且直接付了一半的訂金。當時健康及精神狀態都很差的莫札特,認為這位男士是死神,而「安魂曲」便是為自己的葬禮所寫。由於「魔笛」的成功,莫札特差點忘了這件事情的約定,某夜那名男子又再度出現,催促他早日完成,才知道是受瓦賽克伯爵所託,為伯爵夫人所做的「安魂曲」。

為趕在約定時間交出曲子,莫札特邊流淚邊作曲,以致於病情急遽惡化。在十二月四日夜晚,莫札特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再繼續提筆作曲。他覺悟到大限已至,立即招呼弟子朱斯麥亞前來枕畔,指示曲子未完成的部分。十二月五日凌晨,莫札特終於撒手西歸。

莫札特死後,家中分文不剩,遺體只能埋葬在廉價的平民公墓。送葬當天,眾人因遇暴風雪而半途折返,只留下莫札特孤單地被埋在無名墓園。隔日,他的親人再次前往公墓時,卻怎麼也找不到莫札特埋葬的地方,從此莫札特之墓便成了永遠的謎。

導演簡介:
巴曼戈巴第,1969年出生的,童年在伊朗西部的庫德族地區見證伊朗和伊拉克殘酷的戰爭歷史,父母親離異之後,身為長子的他,擔起養家活口的責任。深感實務學習比學校生活更重要,25歲便輟學開始拍攝自己的作品。

從95年到99年,除了接觸八釐米攝影,同時也執導十部劇情及紀錄短片,接連獲得伊朗和許多國際影展的獎項肯定,包括讓他一舉成名的【霧中人生Life In Fog】榮獲全球最大的短片影展1999年「法國克雷蒙-菲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成為伊朗影史上最著名的紀錄片。

拍完【霧中人生】後,巴曼得知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將在庫德族區拍攝【風帶著我來The Wind Will Carry Us】,便向阿巴斯毛遂自薦,表示即使幫忙打雜也無所謂。而巴曼的作品果然成了最佳推手,讓阿巴斯聘用他為該片副導演,巴曼的資歷頓時水漲船高。而後巴曼更參與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所執導的【黑板The Blackboard】演出,該片亦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巴曼的電影寫實風格,歷歷展現真實人生的喜怒哀樂,而目睹庫德族多年來遭遇到的苦難更加深他對人性刻劃的筆觸。2000年編、導第一部長片【醉馬時刻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新片金攝影機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

2004年的【烏龜也會飛Turtles Can Fly】再奪下柏林影展最佳青年影片獎,同年他在國際影展上共拿下12個獎座,傲視全球。而2006年9月甫後製完成的作品【半月交響曲】短期間席捲各大影展,是巴曼戈巴第邁向世界頂尖導演之途的重要里程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