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016&c=BA0001 

 


愛情電影大多轟轟烈烈,要不就天長地久,【曾經。愛是唯一】卻走出了一條「淡而有味」的路線。

這部電影看起來很簡單,不只故事簡單,拍法也簡單。譬如當男主角在街頭演唱時,實景、自然光、加上用長焦距遠攝鏡頭拍,雖然有點手震,卻幫助了男女主角的對手戲有種樸實自然的感覺、甚至帶點即興的趣味。就連不見得知道拍攝行為正在進行的路人們,都成了良好的背景演員。

故事就從街頭開始,過江之鯽的人們,留意男主角的並不多,除了想A他錢的損友外,只有一個女孩不但駐足聆聽,還聽出了歌裡的弦外之音。有趣的是街頭歌手吸引她的,不是有人潮時必須要唱的芭樂歌,而是人群散了、沒有為五斗米折腰的必要時才唱出的心聲。男人家裡其實是修吸塵器的,第二天女孩帶了吸塵器來,兩人卻進了樂器行分享了彼此的音樂。吸塵器是個很棒的點子,它讓電影出現一股輕靈搞笑的震動,卻也提醒了在浪漫夢想之外,現實的橫亙於前。

男主角的女友已經先去了倫敦,他也準備到那裡一展音樂長才;女主角和母親小孩住在都柏林,她遠在捷克的丈夫可能隨後就到。愛情的花朵隨著音樂滋長,明顯而迅速地在兩人心中綻放;但若想迎向前去,即使只是一個親吻、一次約會,都要面對另外曾許下的承諾,以及未盡的志願。也因此,這個看起來輕輕淡淡的故事,也有了沈鬱的份量。

無論你精不精於音樂,都很難不被男女主角在樂器行、錄音間彈琴(吉他)的恣意所吸引,甚至一條買完電池回家經過的馬路,都可以因為音樂而變得滿是掙扎。這些歌曲的功能不只在好聽而已。否則它在奧斯卡頒獎典禮打敗【曼哈頓奇緣】拿過8座金像獎的作曲家亞倫孟肯,就不會蔚為傳奇了。同樣出自男女主角葛倫韓薩(Glen Hansard)、瑪琪達艾葛洛瓦(Markéta Irglová)手筆、演奏及演唱的創作曲(全片只有一首曲子不是兩人作的),從配器到曲調,一如影片,質樸為尚,卻能悠悠道出心境轉伏。不論是各自對女友、丈夫的難以理解,甚至同一首歌曲,例如在奧斯卡掄元的「Falling Slowly」,隨著在片中出現位置的不同,也從描寫對他者的感情慢慢地變成了男女主角的印記,整合效能十分可觀(聽)。所以不能只把這些歌當作襯樂去看待,它們早已成為本片的重要文本。

當音樂與情節契合無間,男女主角的默契也讓他們的表演產生了高度的說服力,就連不知道他們的片中名字也毫無影響。電影最後,出現了一個恐怕不是我們最期待的結局,卻讓影片整個力量再往上翻騰了一級,餘韻繚繞,回味無窮,讓這部看來簡單的電影,再也不單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