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orzmovie.com(彌勒熊電影網)






Unmistaken Child-109

片名:【轉世小活佛Unmistaken Child】
上片日期:2009/10/9。
上映戲院:絕色影城。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JOINT ENTERTAINMENT。
出 品 國:以色列\英語、藏語、印度語、尼泊爾發音(2008)。
類型:紀錄片。
片長:102分鐘。
分級:普遍級。
製片:阿里克‧伯恩斯坦(Arik Bernstein)。伊兒伊‧亞歷山大(Ilil Alexander)。納迪‧巴拉特斯(Nati Baratz)。
編導:納迪‧巴拉特斯(Nati Baratz)。
人物:巔津‧梭巴(Tenzin Zopa)。巔津‧朋措‧仁波切(Tenzin Phuntsok Rinpoche)。



參展記錄:
2009 柏林影展 「電影大觀」單元。
美國全景紀錄片影展 評審團大獎、靈感大奬 最佳紀錄片。
美國奔河國際影展 評審團大獎。
波士頓獨立影展 評審團特別獎。
波蘭克拉科夫國際影展 學生評審團獎、金號角獎。
2008 海法國際影展 最佳紀錄片。
多倫多國際影展 入選影片。



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多倫多國際影展 入選影片。波士頓獨立影展:評審團特別獎。首度曝光,當代密勒日巴的轉世之旅。翻山越嶺,見證一場信仰奇蹟!



媒體讚賞:
『從豐富的戲劇性中,瞥見生生世世的光輝‧』─《紐約時報》
『優美動人!』─《紐約雜誌》
『以迷人的角度捕捉天然美景,闡述佛教習俗和儀式。』─《綜藝週刊》
『深刻無欺的記錄過程,主題優雅神聖。』─《波士頓全球報》
『美麗文化的動人觀察,影像超越震撼!』─《紐約觀察家》
『興味十足,極致出色的紀錄片,美景壯闊動人!』─《紐約郵報》



劇情簡介:
即便你走了,我也會在今生找到你。


轉世活佛,真有其事?被譽為「當代密勒日巴」的袞卻格西於2001年圓寂,遺體火化當天,燒出數量驚人的舍利子,天空瑞象湧現,似是預告這位即身成佛的大成就者將要乘願再來。



達賴喇嘛任命袞卻的大弟子巔津梭巴尋找其轉世,透過占卜和夢的啟示,巔津專注靜思,理出澄澈心緒,不畏勞苦跋山涉水。然而經過長年遍尋,卻始終未有所獲。巔津最後來到他的故鄉─尼泊爾的樽區,當年袞卻曾在此閉關多年。是靈感牽引,抑或上天安排?巔津發現了個一歲多的男童,男童見到袞卻生前的念珠便緊抓不放,甚至在日後嚴格的鑑定程序中,精確選出袞卻的所有法器,最終獲得達賴喇嘛的正式認證!


真實記錄的情感,跨世相繫的緣分,透過真誠的生命信仰,小活佛帶領觀眾歷經了一場心靈之旅,見證奇蹟的誕生。



關於活佛轉世:
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一大特色,就連佛教其他支派也無此傳統。「活佛」一詞最早出現於元代,當時是對西藏高僧的稱呼,當今則是指修行開悟,具有佛菩薩智慧的人,是對大成就者的尊稱。


活佛轉世制度立基於佛教「三身」說,即報身、法身、化身,聚集諸法而成「身」,智法聚集稱之「報身」,理法聚集稱之「法身」,功德法聚稱之「化身」。活佛轉世屬「三身佛」中的化身佛。為教化利益眾生,已修行成佛的人,在圓寂後透過化身轉世為人,普渡眾生,引人通往解脫之道。


認證轉世活佛的程序極其嚴謹,最先以活佛生前的遺囑和預示為線索,透過占卜、降神、觀湖等方式,確定轉世方位後再前往尋找,找到後必須經過重重觀察和測試,最後才能確定轉世靈童,迎回寺院,舉行坐床典禮,正式認證為轉世活佛。



關於袞卻格西:
自小向佛,博學廣識。

有「當代密勒日巴」之稱的袞卻格西(Geshe Lama Konchog),名為「洛桑朋措」,1927年生於拉薩附近的翔步村。6歲時,袞卻便展現出驚人意志,決心到色拉寺出家,過著嚴格的學法生活,12歲後就不曾回家,專注學習顯教課程,背誦儀軌、祈請文,唱誦、辯經等,總是即學即修,不凡表現每每讓他名列前茅。出家色拉寺期間,袞卻就常到西藏各地遊歷。除了經續教授之外,他還熟悉各種領域,包括本尊舞、星相學、占卜、建築學等,精通各種經典,博學廣識令人驚異。



專注修行,以苦為樂:
1959年,32歲的袞卻通過格西(佛學博士)考試。當時他正要參加最後一場考試,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不得不逃離西藏。原本袞卻想追隨達賴喇嘛前往印度,但因情況危急,只好輾轉逃往尼泊爾。幾經波折,袞卻最後決定留在尼泊爾樽區的山穴中修行,和駭人的野獸為鄰,他卻覺得那是他此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經過9年閉關,袞卻滿懷成就之心,但仍不斷受外界打擾,因此他決定另覓場所,可是遲遲找不到巖洞,便在一顆繁茂的杜松樹底下閉關修行。18個月後,他再度被迫另覓居所。這次他到了樽區中部找到半個山洞,並以岩石搭建為居,一住便是15年。當時村民遇到問題,袞卻都會傾力相助,許多村民都前來依止,這裡也是袞卻和巔津梭巴初次相遇的地方。



各地弘法,渡化眾生:
閉關多年後,1985年袞卻到了柯槃寺常駐,將自己奉獻給比丘與尼眾,一住18年。隨後更受邀各地弘法,足跡遍及世界各個角落。2000年6月,袞卻在新加坡弘法途中,意外被診斷出胃癌。在醫生的建議下,袞卻接受手術及化療。袞卻曾說:「唯有成就者才會喜歡受苦。如果你真的不凡,你將喜歡受苦,因為依於受取苦,你可以修得忍辱、慈心,悲心…它是加持。」即便在病中,袞卻仍不忘給予弟子教誨,心中關心的還是他人。



大成典範,示現不凡
袞卻於尼泊爾時間2001年10月15日晚間20點40分圓寂,10月22日早晨火供。當時火一點起,天空彩虹乍現,火供結束,隨即甘露降臨。之後在火供塔中找到了數百顆各種顏色極其莊嚴的舍利子、髮舍利,以及格西的心臟、眼睛、舌頭,殊勝瑞象在在證明了袞卻是個證量高的密續行者。談到修行,袞卻總謙卑自述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將所珍貴的一切都視為上師的加持。他的自在定靜,輕盈如空行之舞,不沾染一絲塵埃,所有微妙的動人示現,是修行者此生的絕佳典範。



袞卻格西的轉世:巔津朋措仁波切。
2002年10月28日,巔津沃度(袞卻格西的轉世)誕生於樽區,他的父親是巔津梭巴的弟弟。
2005年12月11日,由怙主梭巴仁波切、帕立仁波切、柯槃寺住持喇嘛倫度仁波切共同鑑定巔津.沃杜為袞卻格西的轉世。確定該靈童通過每一項測試,正確選出袞卻格西生前曾用過的法器,例如念珠、鈴、杵等。
2005年12月17日,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入定觀察,正式認證為袞卻格西的轉世。
2006年1月8日,年僅三歲半的巔津.沃杜獲得達賴喇嘛尊者傳授的《入中論》的深見教授、時輪金剛無上瑜伽密續灌頂、長壽灌頂。
2006年1月12日,由達賴喇嘛尊者剃度,並取名為巔津朋措仁波切。



導演筆記:
我和西藏的緣分。

我對西藏的興趣始於1993年到西藏當背包客的時候。西藏喇嘛就像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讓我想到古希臘的哲學家。而謙卑平和、天性開朗的西藏人,也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深觸我心。由於他們長年遭受政治迫害,我的心升起一股強烈的道義責任,想幫忙維護這個非凡的文化。從那時起,我就非常渴望和他人分享有關藏文化的一切。


2002年我和老婆去西藏旅行,在旅程的最後一個月,為了加深我們對藏傳佛教的瞭解,我們騎自行車跋涉了800公里,從西藏首都拉薩到尼泊爾加德滿都的柯槃寺(Kopan Monastery)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課程。在課程尾聲,一個名為巔津梭巴的僧侶,分享了他和近日圓寂的上師(袞卻喇嘛格西)之間的生活經驗,巔津謙遜幽默地談論著他的上師,感情滿溢。如果我們沒要求為上師的轉世祈願,他可能就不會結束話題,那晚就只會是另一個亞洲靈性之夜,但卻不是;我整夜無法入眠,真切意識到這位不凡的年輕人在尋找其上師的轉世,我覺得這個故事必須被搬上大銀幕。



巔津的尋找,我的尋找。
隔天一早,我偷溜出來抽菸,在寺院外和我老婆分享我的感受。她聽了含淚跟我說:「你在等什麼?這就是你這些年來在尋找的電影啊!」在那一刻,我真的沒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幾天後我見了巔津,以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和他分享我想拍這部片的願望。我告訴他,我不是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但我覺得保存和傳播藏傳佛教的文化對整個世界文明來說很重要。


我也明白表示,若要拍這部片,我需要他的全力合作和所有相關拍攝權限,包括會晤達賴喇嘛,如果當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巔津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想法,他也希望盡可能讓更多人認識他的上師,但同時擔心拍攝過程對我來說會太辛苦。他曾試圖說服我放棄:「如果我們無法找到上師的轉世?如果需要花20年呢?」



無須顧慮,依信而行。
我很幸運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願意承擔所有風險,懷抱一顆喜樂的心,但只有一件事我真正需要的,就是巔津的通力合作。休息一段時間後,巔津回答說:「好,但你必須先徵求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允許。你可以跟他說我同意!」這鑼響般的回應像是宣布我的旅程即將開始。過了好幾個月,我終於獲得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同意。他們考驗我的耐心(費時數小時等待會面)、我的堅持(為了參加會面搭了三次車程30小時的巴士),然後在最後一次從加德滿都到印度中部的菩提迦耶(Bodhgaya)時,我終於有機會和他面對面。


那是個漫長的一天,我們有幾次談話,甚至共進午餐。當天晚上他的弟子告訴我,喇嘛梭巴仁波切已經快作出決定,他正在做一些關於電影的占卜。經過一個小時左右,體態雄威的梭巴仁波切,帶著「禮物」走出自己的房間,像慈父那樣輕拍我的肩膀。他的弟子告訴我:「覺得如何?你可以開拍了!」這消息簡直是天大的禮物!接著我們進一步討論拍攝事宜,他們告訴我,在確認轉世靈童之前,我不能給任何人看拍攝素材,我答應了,我知道他們肯批准我進入他們宗教傳統中最神聖的房間拍攝,那已是多麼慷慨的事,整個過程令人難以置信!



是考驗,也是祝福。
有三年之久,我必須秘密進行這部電影,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因為我必須私下籌措所有拍攝資金,但不能給任何人看相關素材。我花了四年多和巔津相處,在尋找過程中,共同睡在一頂帳篷和房間,我們來自不同的世界和文化,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向雙方學習。在巔津的尋找過程中,攝影機和我成了最親密的參與者,過了6個多月,他在攝影機前才比較自在,真正信任我。一年後,當他第一次稱呼我「我的弟兄」(就像他現在這樣叫我一樣),我流淚了。在拍攝的巔峰期,當我們知道達賴將要認證轉世靈童的時候,我的妻子和2歲的女兒搬到了南印度,住在巔津的寺院大學附近。



當我們在柯槃寺拍攝時,我的妻女也會過來,可以這麼接近巔津,讓女兒住在寺院還和小活佛一起玩,真的是非常大的祝福。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是個思想開放、極富啟發性的經驗。如果問我在這旅途中最主要學到了什麼,我會認為是他們的包容力和接受度。看著巔津對他人抱著無限關懷,從沒休息,從不說不,總有時間做更多,然後在夜裡還找到時間學習,我才明瞭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到比相信的還多十倍以上。在那幾年,不管巔津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障礙,我從沒見過他責怪任何人事物。他總是以喜樂的心和滿滿的活力來承擔一切,多年來身體力行,沒有一絲疏忽,這是真正的教導。



自我探索:
每當電影結束,觀眾通常都會問我相不相信轉世一事。由於各種因素,我覺得不要直接給這問題一個答案比較好。斷定神靈存不存在是很自負的行為,這樣會永遠對所信之事抱持懷疑,無論觀眾在片子裡面看到什麼,他們也不會相信。給個答案只會破壞整個觀影過程,讓觀眾自我探索才是我想達到的主要目標。對我來說,知道巔津真的在尋找轉世活佛這就夠了,而且對巔津來說,他真的在一個小孩身上找到他所摯愛的上師。無論你是否相信輪迴轉世,我相信在看過尋找到的神奇孩子後,我們必須承認,他們真的知道如何選出正確的法器!



拍攝挑戰:
講到拍攝,特別在尼泊爾和西藏偏遠的喜馬拉雅山區最具挑戰性,因為我們得在非常極端的條件下住在室外,攝影師和我有幾次甚至患了嚴重的高山症,差點致命。還有一次,我們必須走在一條比鞋子還窄的路來跨過深淵,有一隻馬就這樣掉下懸崖,還好幸運落在一些灌木叢上,被當地人救起來。樽區那邊沒有電也沒有電話,所以我們造了一個太陽能充電器,將它設在馬鞍上,而這「太陽能馬馬」便在整個旅程中供我們充電。然而除卻肉體上的煎熬,最大的挑戰便是和當地人拉近距離,得到他們的信任。為了做到這點,你必須長時間和他們住在一起,光是在柯槃寺我就整整呆了八個月。由於很多情況非常私密,在拍攝上會遇到一些困難,特別是在捕捉罕見的教儀時,我們的一大挑戰就是盡可能讓自己看來不顯眼。我們劇組最多只有兩個人,一個攝影師,一個我,拍攝器材也是能小則小。



電影風格:
在追尋過程中,我們跨越國境進入最神秘、未被揭示的藏族傳統,在心靈與視覺上深受神話撼動。我始終認為影片的核心是巔津梭巴的信仰和愛,而這就是讓電影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對我來說,巔津和袞卻格西還有轉世靈童之間的關係,是個關於愛的故事。為了避免豐富的異國風采混淆視聽,我將電影聚焦在巔津和故事上,多用手持攝影,讓影片別於傳統西藏紀錄片,甚至在會見達賴喇嘛的時候也如此,然後在故事的歷史背景上,把焦點拉近,特寫個人觀點。在影片中,我試圖表現出神聖和世俗、喜悅和悲傷的複雜性,它們是一體的,我想給觀眾一個合適的距離和機會,讓他們從平凡和神奇、快樂和悲傷的場景變化中,獲取自己的理解和信仰。更重要的是,我想在主題與情緒上挑戰觀眾,從而鼓勵他們思考,而不只是經驗。佛曾要他的弟子們不要相信他說的話,而要憑自已覺知一切。在這點上,我深受佛陀啟發。



名詞釋意
*喇嘛:Lama,藏語,意為「上師」。一位喇嘛必須精通佛教經典,且至少閉關3年3個月又3天,經上師認證其禪修、智慧與慈悲皆達到某一程度,才能被稱作喇嘛。現在社會大眾已慣用此名詞稱呼一般的西藏出家人。


*仁波切:Rinpoches,藏語,敬語用詞,意為「珍寶」、「人中之寶」,表示此人的修行、智慧與慈悲心,對人類有很大的貢獻,常用於大成就者、上師的尊稱。


*格西:Geshe,藏語,學銜名稱,意為「佛學博士」。


*活佛:「活佛」為漢人所使用的辭彙,西藏沒有「活佛」這樣的說法,當地稱為「朱古」(Tulku),意為「化身」、「轉世者」。


* 心子:藏傳佛教中,盡得高僧上師加持及傳承的弟子。



藏族儀禮:
獻哈達

藏族最為普遍的禮節便是「獻哈達」。哈達是種生絲織品,大部分為象徵純潔、吉利的白色,另外也有五彩哈達。為了向對方表示純摯誠敬之意,只要每逢婚喪喜慶、送往迎來、覲見佛像、拜會尊長等場合,藏民都會互獻哈達。獻哈達給尊長時,雙手高舉過頭,身體略微前傾,將哈達捧到足下座前;對平輩或下屬,則安放在他們頸上。



大小禮拜
大禮拜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佛儀式,主要用以懺悔,表達恭敬,身體撲沾到的塵灰有多少,功德便有多少。施行大禮拜首先得將兩手合掌,依次置於頂上、喉間、心間,接著兩手掌貼地、雙膝跪地,然後額頭觸地,行五體投地之禮。行大禮拜時,心緒必須澄澈專一,不可發散不義不善之事。眾生都可以是禮拜的對象,不應只侷限在佛菩薩。小禮拜意涵與大禮拜大致相同,動作較省略,身體不完全碰觸到地面。



導演介紹
納迪‧巴拉特斯 Nati Baratz。

納迪‧巴拉特斯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自2000年從台拉維夫大學(Tel-Aviv University)的電影學院畢業以來就一直從事自由接案的導演和製片,最著名的作品包括2001年的【TEL AVIV-KYRGYZSTAN】和2004年的【NOCHES】短片紀錄片,這兩部紀錄片在以色列都曾在電視上播出,獲得廣大迴響。【轉世小活佛】是納迪‧巴拉特斯首部紀錄長片,歷時五年多的艱辛製作過程,不但獲邀多倫多國際影展首映,入選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更榮獲海法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美國全景紀錄片影展評審團大獎、波士頓獨立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成績斐然。



劇照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