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灣電影娛樂網)

資料來源:(彌勒熊電影網)

原文出處:【黑手黨】UDN部落格

He’s my friend!

我以為,「機器人與法蘭克」(Robot and Frank)的確某種程度反映出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變成怎麼樣的世界,那個世界距離我們很近、一點也不太幻想,對於健康、對於生活、對於科技,乃至人性都刻劃得入木三分。

男主角法蘭克是個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老人,在他原本的生活裡,一切都混亂不堪,健康與住宅始終沒個好樣子,就連兒女的問安也都快淪為制式化反應,直到一具沒有感情的機器人闖入,他的生活才猛然起了變化。

對於失智症患者,貼身照顧是最必要的方式。

失智症的成因雖然仍未清楚,卻已然成為愈來愈頻繁的現代文明病,在電影裡,法蘭克雖然大部分時候的記憶與認知都是OK的,偏偏就是會有無法預期的時刻,他會突然思緒紊亂、動作遲緩、脾氣暴躁、情緒反覆,法蘭克藍吉拉確實把失智的可能行徑都呈現出來了,竟連眼珠子的左右擺動都宛若真實,讓我看得差點就要拍手叫好!

法蘭克說機器人是他朋友、卻以機器人幹了壞事,甚至,為了保住自己的興致與成就而利用機器人,換個角度想,那或許真是孤單老人的內心獨白。

孤單老人已經如此,失智的孤單老人又會是怎樣的空虛與掙扎?

只能將沒有生命的機器人當朋友的老人,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感受?

過去我並不認為失智症會有什麼困擾,一來沒碰到過、二來對失智了解太少,直到這兩年於工作方面接觸到相關個案,才驚覺失智症其實會是多麼困擾患者及家庭的病症。片中杭特每次得花十個小時車程前來探視父親,卻可能只是很單純的睡眠不足;瑪蒂森千里迢迢從國外飛回來,卻得忍受父親的刁難,諸如此類,也許有意、可能無意,但都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

面對失智症,除了陪伴,耐心最是關鍵。

然而,現代社會還有多少孩子有那樣的時間與精神,包括耐心,去一一處理長輩失智後的種種突發狀況?電影背景雖是不久的將來,卻暗藏諷喻地訴說現在。

現代人過於忙碌,老人單獨在家生活的情況已是常態,事親至孝彷彿變成口號,陪在父母身旁照顧他們亦逐漸成為困難的代名詞,於是我們現在有外傭與看護、有安養院或護理之家,在「機器人與法蘭克」的未來,一切都由機器人代勞,那般光景恐怕突然之間便會輕易出現在你我週遭,如果生活只剩機器人相伴,是否真的夠像孤單老人?

不過,「機器人與法蘭克」畢竟是幽默性質的電影,在隱藏的寓意之前,仍有其賣點與笑料,麗芙泰勒戲份雖然不多,依然是片中最大紅花,詹姆士馬斯登亦將左右為難的兒子詮釋得很好,更不用講蘇珊莎蘭登的精準點綴,好片不只氣氛與主旨重要,演員能否確切點出劇中人物的特性,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社會逐步高齡化,我們還有多少時間消磨與期待?如果身旁沒有一具啥都能幫忙做的機器人,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念頭迎接一步步老化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