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官方之前發的資料只提到11位初審與3位決選評審。

昨天在報紙上總算查到第15位評審為:朴若木。但沒查到出生年月日,是以《色。戒》得到過最佳造型設計的一位資深影人,其他作品還有:《阮玲玉》、《天浴》、《紅玫瑰白玫瑰》、《胭脂扣》、《書劍恩仇錄》。

若有影友網友願意提供更詳細之資料,彌勒熊感謝!感謝!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明報專訊】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343109/1.html(版權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9月、10月到了台北兩次,共逗留了3星期,天天看5場電影。為的是金馬獎的評審工作,體驗很深刻。


金馬獎跟香港的電影金像獎不同,金像獎有選民百人,選民的責任只是投票,他們有沒有看電影,金像獎其實管不了。金馬獎則全由評審團定奪,他們要先看戲,再開會討論、互相游說,最後才以不記名方式投票。11人組成的初選評審小組,有來自電影業內、專上教育、文學及音樂界別等不同的人,由他們投票定出提名名單。到決選時再加入4人,最後由15人評審團選出今年的得獎者。




為什麼要一天看5場電影?因為參賽的電影接近80部,主辦單位得確保11位評審都看過影片,而且是菲林而不是DVD。所以負責獎項的同事,在9、10月最忙碌的是排片,先取得各個評審的空餘時間,再排出影片放映時間表,流程頗複雜。我這個香港代表最好辦,到台專心為了金馬事情,人在異地心無旁鶩;其他當地評審,要同時兼顧創作或教學等事務,工作時間表本來密密麻麻,要逐一遷就便費神了。不少電影要先後放映兩場,有些放映甚至只為個別評審而設,目的都在於所有人都看齊參賽片。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電影在昨晚於台北舉行的第46屆金馬獎奪得殊榮,張家輝以《証人》與內地演員黃渤成為金馬獎史上首對雙影帝,內地演員李冰冰則奪得影后。香港導演張經緯執導、講述鋼琴神童黃家正音樂成長路的紀錄片《音樂人生》奪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3獎。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權所有:http://orzmovie.com(彌勒熊電影網)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