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橘子愛情orange love,這是一部來自烏克蘭的電影,屌吧!更屌的是,製作團隊平均年齡二十三歲,真是令我汗顏,二十三歲我還沒開始拍片呢!
導演alan badoyev,二十五歲,是烏克蘭當地知名廣告MV導演,曾經以畢卡索的畫為靈感,拍了一部歌劇聲樂家的MV,感覺應該是個很特別的聰明導演。看著他的片,果然沒錯,充滿了年輕人快速剪接、跳場蒙太奇的意象手法,大量快速的手持鏡頭,主角臉部、手部、腳步的大特寫,每一個鏡頭下光的方式都以逆光或打亮邊光、強側光處理,有時甚至故意曝光過度,讓整部片在影像風格上充滿了詩意,從頭到尾簡直就是一部MV教科書。
更甚者,他在構圖上不偏好傳統工整框景,經常讓主角的臉有一半出框,不然就是只在畫面中的一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看似兩人躺在地上聊天,其實是背靠牆上,使用斜視角構圖,一堆看似攝影失誤、焦距不準的畫面,反而更增添了整部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喜好LOMO風格、愛好自由攝影的玩家,絕對不可以錯過這部教學經典片。
演員在表演上也令人驚豔,男主角已經是俄羅斯當紅小生,但女主角卻是第一次演出電影,亮眼的長相與一頭紅髮,令人第一眼就愛上這位烏克蘭美女。兩人對手戲非常自然,情緒的高低起伏雖仍有斧鑿,但年輕的激情與低潮、熱浪與狂放卻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讓人很是過癮。
相較之下,總覺得台灣演員無法向外國演員如此放開,自然,可能是民族性和道德價值觀的差異,台灣演員累積情緒很慢,爆發方式也千篇一律,或甚至爆發點很弱,總是讓人看了無法激起同理心,希望隨著新一代演員的崛起,新新人類狂放不造作的個性,能夠讓新演員找出新的表演方法。
唯一的缺點,就是:結尾劇情。整部片用有點驚悚遊戲的手法來包裝,還有一個類似奪魂鋸的變態老頭,中間的節奏明快,情節雖不強,但演員自然派演技卻足以彌補情節上的缺乏,故事上以:「為什麼變態老頭要讓他們免費住進一間上好的愛情公寓,甚至可以繼承大筆遺產?」為懸念,讓觀眾追隨下去,也還算處理得宜,可惜最後的解答有點讓人失望,有點掉入老套。
整體看起來,這絕對是一部一點都不悶的絕美詩意愛情驚悚片,影片調性落在歐洲沈悶片與好萊塢商業片中間的地帶,然則畫面處理則絕對令人眼睛一亮,直逼岩井俊二在我心中的評價。
- Mar 25 Tue 2008 01:31
盧泓影評:畫面處理直逼岩井俊二【愛情公寓】
- Mar 25 Tue 2008 01:29
小智影評:非食物中毒只不過我肚子餓【食客】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步出影廳,腦中不斷盤旋方才螢幕裡所投射出的格格畫面,血液頓時直衝腦門,感到胃部一陣攪動翻滾,灼熱的不適之感猶如岩漿逆流食道般直衝而上。我於是踩踏著蹣跚的腳步踉蹌而行,行至下一個街角我才體悟,原來這不是食物中毒,只不過我肚子好餓…
「民以食為天!」飲食雖是人民生活之必需,但經過千百年的時光推演,烹飪已不再只是滿足人類的口舌之慾而已,它更成為了生活上的態度,及至一門深奧的藝術。而全世界以飲食為主的電影,更是多到不勝枚舉,舉凡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麥電影《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 1987),抑或新加坡導演畢國智的《海南雞飯》(Rice Rhapsody, 2004),又或是華語經典《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4)、《滿漢全席》(The Chinese Feast, 1995)、《食神》(The God of Cookery, 1996),在在都以一道道垂涎欲滴的美食佳餚,滿足了觀者飢腸轆轆的口腹之缺。
飲食電影之所以好看,不僅是因為影片透過鏡頭,展現出「食」與「色」的好看好吃而已,更是因為它透過「食」,而展現出人們的「慾」,與人們的種種慾望作出詭譎聯結。而來自韓國,近期即將於台灣上映的《食客》(Le Grand Chef, 2007),正好又是部透過美食,表現出人性貪慾與國族氣節的有趣作品。
影片改編自韓國漫畫家許英萬的同名漫畫作品,不論是其中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幽默而具親切感的小人物,或是豐富的韓國飲食文化,種種要素都令這部電影極具娛樂商業性。完整的架構、流暢的敘事,讓將近兩小時的放映時間並不顯得煎熬,反倒覺得輕鬆活潑,散發出一股清新不黏膩的年輕氣息。於是我便廢話不多說,趕緊來談談這部電影到底有些什麼特點…
民族氣節:
初看劇情簡介,絕對會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在講述兩名頂尖廚師,如何爭奪第一廚師的頭銜與過程。這樣的情節設計,其實跟徐克導演的《滿漢全席》差不多。但本片所涉及的食材、刀工、擺盤,或是種種陰謀詭計,卻都不如《滿》片來得豐富且精彩。只不過,本片接近尾聲時的劇情逆轉,確實挽救了即將落入窠臼的情節刻畫。
於是本片論「面向」而言是宏觀的,就「視野」而言甚至還強過了《滿》片。影片的精采之處,便是借助其中
的飲食劇情,從兩家的仇恨,推衍出國族之間的仇恨,展現了韓國在歷史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民族不屈精神。片中那把造成爭鬥核心的御廚菜刀,是源於日本侵佔朝鮮半島時期的往事,韓國御廚不願為侵略者做菜,寧願砍下自己的手掌,也不願屈服於霸權之下。如此「仇日」精神,不泛政治化的我在此不願多做任何評論,但以本片在韓國及對岸的高票房看來,原因其實也是不言自明的了。
漫畫般的敘事:
本片既然改編自漫畫作品,那如何將畫紙上的情節與人物給鮮明立體化,便著實考驗著編劇與導演的功力。導演田允秀(Yun-su Jeon)所採用的手法,便是讓整部電影流露出漫畫般略顯「誇張」的質地。當然這裡所謂的「誇張」,並不會像日本動畫《中華一番》那樣,一吃下去就會有龍飛出來;又或是像《食神》那樣,一吃下去就會讓人在叉燒肉上面翻來覆去。導演刻意保留了人物的喜感,讓演員詮釋出略顯誇張的人物質地,以致於每位演員都看似情緒飽滿到快要溢出。又或是說超乎想像的人物反應,絕對會給觀者不一樣的驚喜,終至啞然失笑。而影片於後製技巧上,也保留了宛如漫畫一般的分割畫面,以其繽紛華麗的分割畫面,讓觀者經歷一場視覺上的饗宴。
不刻意展現美食:
料理場景不多,不刻意展現美食,這是本片最聰明的觀點。如果電影單純只講做菜,可想而知一定沒什麼可看性。與其這樣,倒還不如在家一面吃晚餐,一面看美食節目還來得愜意。本片所呈現給觀者的,或許並非一道道繁複奢華的國宴級美食,或許並非色香味形神一應俱全,但卻像極了幾許平凡到不足為奇的清粥小菜,樸實中見人心,平淡中見真情。反過來說,其實任何關於飲食的電影,都是將「做人道理」加入劇情之中,以「人品」影響出菜色的香味,以「人心」反映出電影的美味。
正反異同:
編劇與導演似乎都深黯「正與反」、「異與同」之間的二分法趣味,不論是主要角色盛燦(金剛于Kang-woo Kim飾演)與峰洙(林元熙Won-hie Lim飾演),都塑造出兩人待人接物以及處理態度上面極大的對立,以至於兩人最後的結局更是對比鮮明;而由這一代的恩怨,更也牽扯出上兩代的對立。極度近似的祖孫投射,以其對比與對仗處理,或許會流於明顯的斧鑿痕跡,但對觀者而言,還是起了一定的動容能量。
此外,片中的異同也反映在人與人、人與獸,甚至是民族與民族之間。最明顯易見的,是片中「庖牛」那段。峰洙在記者面前展示他的牛群還有輕音樂可聽,表現得他似乎很愛護動物,這是「同」的表現。但在這之後,峰洙卻和他的手下殘忍運牛,完全不考慮動物的感受,這是「異」。以峰洙如此暴戾的做法來「同中見異」,想當然他最後一定會有報應。話說回來,人本來就是「異」於牛的,不過反觀盛燦,卻將他所飼養的牛當成親妹一般疼愛,這又是個很詭異的「同」。
而當他的牛被送進屠宰場之時,盛燦與牛都已是淚如雨下,而這邊的情節,或許又是一種詭異的「異中見同」。雖然導演以過度誇張煽情的手法來處理這段直逼「人獸戀」的詭異親情,但其動人能量,卻也是令「某些」觀者很難不被打動的(有時候觀賞電影是很主觀的,我相信「某些」觀者或許會覺得這個段落很垃圾,不過我倒是滿喜歡的)。
縱觀以上四點,看似稱讚連連,但本片還是存在一個致命傷,那便是「影片節奏過快」。本片節奏看似流暢,但卻流暢得過度快速,感覺像是主廚上菜,但你連這道都還沒吃完,下一道菜卻又上了上來,然後你就得看著桌上佳餚越積越多,只能囫圇吞棗,草草了結,終至無法細品,少了留白的空間,煞是可惜。
縱使是簡單的食物,也能造成極大的震撼。《食客》用一種「以小見大」的態度,除了謳歌民族氣節之外,更也拍出小人物「哪裡失敗就從哪裡站起來」的勵志精神。有文化、有熱血、有輕鬆、有搞笑、有美食、有溫情,也有淚水。種種條件,更讓這部電影發散出誘人的香味。
文章打到這邊,我忽然發現,我肚子
- Mar 25 Tue 2008 01:19
小智影評:人性啊人性【黑金企業】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對於片名,與其叫它作《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其實我更喜歡對岸《血色將至》這個譯名。我並非指射前者翻得不好,只不過相互比較之下,前者雖然翻得直白,但卻少了後者那般詩意與臆測的美感。
「血」,究竟呈現何種「色」澤,不消問其實大家都會知道。
「紅色」?看來似乎是這樣。一刀劃破皮膚,濃稠血液自傷口流出。只不過大家看到血都太心急,亟欲把剛流出的艷紅色鮮血給拭去、止血、再包紮。殊不知方才不小心滴落於地面的幾滴血液,在風乾之後,色澤便由紅色轉變為黑色。
「黑色」?這是血液風乾之後的顏色,腐敗、污穢、腥臭;而這同時也是「石油」的顏色,由生物遺骸犧牲、沈積、掩埋數百萬年所得來的成果。對應在這部電影之中,彷彿每一滴石油,都變成了血腥的象徵,也諭示了悲劇的降臨與發生。
「悲劇」?是的!雖然《黑金企業》在表面上看來很像是部個人的奮鬥成功史,但它確實是悲劇,而且還是個由家庭、人性、貪婪、宗教、鬥爭所交雜出來的「個人悲劇史」。如果要再用更為深遠的面向來看,它更像是美國從西部拓荒到建國時期的縮影。
「美國」,讓千千萬萬人瘋狂追逐美國夢的美國?它有什麼好被拿來說嘴的?難道是他們自以為傲的「資本主義」?如果是這樣,那本片或許就拿了「資本主義」來大力諷刺。資本主義者的目的便在壓榨窮人,剝削窮人,吸乾他們的血,進而壟斷他們的資源。也因為資本主義所挾帶的可怕嗜血性,於是成就了人們口中「偉大」的美國。於是,資本主義它在滴血,就像是片中滴滴挖鑿出來的石油。石油,似乎成了美國的原罪,它創造了未來,卻也有可能摧毀未來。
說了這麼多,看似跟電影越扯越遠,而且整個就像在批判資本主義(這當然並非我本意),於是還不如趕緊將話題轉回電影之上,也好得個六根清淨。只不過,觀賞本片老是讓我槌心肝,心中不斷默念「唉呀…人性啊人性…」也或許,「極其黑暗」就是這部電影的基調與氛圍,彷彿沒有出口一般的黑暗,且片中沒有一個正派角色,存在的只有人性的陰暗。而其中醜陋的利益鬥爭,虛假的偽善皮相,種種不正不潔也在片中不斷地被放大、衍伸。
人性的綿密著墨,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好看之處,但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幫助全片更加精采,以下分段描述之…
開放與留白:
電影是視覺的藝術,不靠言語,單靠畫面鏡頭來營造主體敘事,以增加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本片聰明的作法。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鏡頭敘事功力了得,光在片頭就給了觀眾下馬威,讓主角於沉默之中工作,過了好些時候才讓角色開口說出第一句話。沉默之中,只見主角灰頭土臉,不斷地敲擊、碎石。此時,無名小卒的心酸、困苦與奮鬥,便透過畫面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出來。接著場景一轉,那根不慎掉落的尖銳物直直刺入地面,猶如一把利刃刺入人體之內,伴隨而來的是石油(血液)湧現,更也是貪婪與欲望的萌發。短短幾分鐘,導演便透過一連串無對白的動作,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堪稱巧妙。
攝影:
關於第一點所提到的鏡頭敘事,除了導演功力之外,這更也考驗了攝影技巧。本片的攝影觀點,與其說它「老派」,還不如說它「大器」會更實在。老派的原因在於本片特寫畫面極少,幾乎都呈中景、全景,甚至是大全景。這類畫面的揀選,似乎都像在取法經典西部片,但也因為片中的大全景,讓全片展現出蒼涼的的荒原空寂之感,大器卓然。
無神論:
影片或許帶有「無神論」的觀點,這不僅明顯反映在丹尼爾普蘭攸(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飾演)這角色上面,更也反映在他與神父伊萊(保羅迪諾Paul Dano飾演,眼尖的觀者會發現他一人分是兩角)兩人的對峙上面。伊萊無疑是全片「偽善」的代言人,金錢與名聲蒙蔽了他虔誠的雙眼。他口口聲聲說信奉上帝,卻在他所建立的教堂裡面,進行一連串詭異、可笑,像是「邪教」一般的儀式(保羅迪諾於這段的演出真是喜感十足,不禁又讓我回想起《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裡,那位沉默的詭異大哥),就連普蘭攸都當著他面說虛偽,因為普蘭攸早就知道他倆是同一類的人,只不過普蘭攸他不信上帝,大膽挑釁神權,劇情後段甚至還叫伊萊放聲大吼「我是假先知,上帝是迷信」之類的無神論調,終至最後他擊斃了伊萊,擊斃了神權,也擊斃了偽善。
音效配樂:
本片配樂是由電台司令(Radiohead)吉他手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所作。不得不說,本片別具風格的配樂,絕對幫影片加分再加分!成功讓影片該要有情緒的地方,呈現出十足飽滿的戲劇張力;也讓人物的情感狀態,隨著跳躍的音符而跟著抑揚頓挫。尤其片中那場油井起火段落,配樂以尖銳不安的小提琴音,夾雜激亢旋律的打擊樂音
- Mar 25 Tue 2008 01:04
ㄚ今影評:他恐懼的到底是什麼?【鬼肢解】
原文出處: http://blog.udn.com/suchin0921
有人說看恐怖片就要看泰國拍的才夠恐怖,才好看。如果看過《連體陰》,當可理解恐怖片除了恐怖外,另有更深一層發人深省的意涵在,這也就是這類恐怖片好看的地方,當然《鬼肢解》也有如此的特質,而《鬼肢解》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增添了許多懸疑的氣氛,觀眾就如同偵探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擋在前面的薄幕,一步一步的走向《鬼肢解》的核心。
當我們看一些警匪節目或某些兇殺案的新聞時,偶爾會有「這分割或殺人的手法非常熟練,兇手應是懂得解剖學的醫事人員」如此的推論,既然提到兇殺的手法,再加上片名《鬼肢解》,可能會連想到分屍的畫面,但是,是人將人分屍呢?還是鬼呢?又或者都不是,只是電影的特效而已?
一位年輕人正在廚房切菜,切啊切啊的切著,頓時眼前出現了讓他驚駭不已的景物,不自覺的就往手指頭切下去,但他似乎毫無知覺,早已面色慘白,眼眶黑不隆咚,而那駭人的景物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是何物讓他心神不凝呢?是什麼景象讓他恍惚無神呢?
手指的傷口太大了,姊姊帶他去醫院,碰到了一位醫生,包紮了傷口,又問了一些問題,並作了一些無關手指受傷的心理測試,然後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好奇怪哦!只是手指受了點外傷,醫生只需把傷口處理好即可,為什麼會問那些怪怪的問題呢?如果各位仔細觀察這位醫生,對於這個年輕人他始終瞪大著眼睛看他,總是小心翼翼的應付著他,最後還煞有其事的問他:「病歷上的名字拼對了嗎?」哈!這種種的動作,都有其背後的用意,更是本片最有趣的地方。
「難道我瘋了嗎?我並沒有瘋啊!」但是那肢解的感覺,無時無刻出現的黑貓,甚至是爬行著的恐怖娃娃,還有那真實得不得了的殺人景象……,難道是自己的幻想嗎?也許是自己有特異功能?也許是自己有預知能力?況且瞪大眼睛的女心理醫生竟然也幫不上忙,而這些擾人的異象,總不會無來由的出現吧!
當「來找我」女人哀怨、憤怒的聲音反覆的出現在年輕人的腦中時,心中的不安與正義感不禁油然而生。因此,年輕人開始玩起了「偵探柯南」的把戲,當然沒有「柯南」的喜劇劇情,有的只是更加深沈的恐怖。其實開始去找緣由的人並不只有年輕人而已,只因為年輕人告訴女心理醫生的一個人的名字及一間醫學院的名稱,這位醫生心生狐疑,心裡也不舒服,所以暗自的加入了偵探的行列。
寫了一堆不著邊際的劇情,重點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圍繞著醫學院的故事,所有的角色都與這家醫學院脫離不了關係,而男教授與女教授的婚外戀情即是劇情的引爆點,那麼又干女心理醫生何事?又與前述那位處理傷口的男醫生有何關係呢?瞪大眼睛所為為何呢?
說到婚外情,當可以想到又是情商分手不成的情殺事件;說到「肢解」,更可以猜到是醫生熟練的解剖分屍手法;說到「鬼」,就是含冤而死變成厲鬼的報復情節了嗎?世人常說:「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而這位年輕人難道就做了虧心事?還是真的應驗了這句話呢?
一天下著大雨的夜晚,年輕人打了電話給心理醫生,好巧不巧的是,此時女醫生竟往年輕人的家急奔而去,而這位年輕人的目的地卻是女心理醫生的住家。
女醫生說:「你千萬不可以進入我家,待在外面就好,我馬上過來。」
年輕人怎會進入醫生家呢?女醫生怎會如此緊張?
《鬼肢解》終於到了最高潮的地方,當觀眾屏氣凝神之際,女心理醫生被刺殺了,而他呢?奪門而出,直奔醫院的停屍間,他要看的是誰的屍體呢?
埋在人心裡最深最深的恐懼是什麼呢?是對不起家人的內咎?還是傷害了最最親愛的人呢?普世大眾都懷有慈悲善良的心,當然無法得知那些幹盡壞事的人心裡的想法,但是我們以為是無血無肉的殺人魔,每晚真能安穩的一覺睡到天亮嗎?
是心理變態也好,是雙重人格也好,是鬼魂附身也罷,是打從心裡的壞痞子也可,但總有良善的一面。當他急欲求死之際,卻出現了「我原諒你,你不可以死」,原來他這一生一世得活在反覆出現的夢魘之中,這是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深沈的恐懼吧!
ㄚ今留了很多很多問號,如果您是喜歡恐怖片的人,推薦您進入《鬼肢解》的世界,滿懷慈悲心的將這一層層恐怖的面紗解開,並為這些恐怖的問號畫下句點,甚至是驚歎號。
但願天下所有有愛的人,每晚都能有甜美的夢,並能安穩的一覺睡到天明!
- Mar 24 Mon 2008 17:17
【鬼肢解】泰國鬼片影史首度稱霸台灣票房冠軍!
上週末適逢2008總統大選,在美商強片紛紛避讓的狀況下,泰國鬼片【鬼肢解】“逆轉勝”,週末三天全省票房突破600萬台幣,擊敗了蟬聯雙週冠軍的特效鉅片【史前一萬年】,穩坐選戰週全台票房冠軍寶座,這是泰國電影首度稱霸台灣電影市場的輝煌一刻,也是今年開春以來首度由獨立片商電影登上冠軍寶座紀錄,之前曾轟動一時的泰國鬼片【嚇死鬼】【連體陰】或【拳霸】系列等,雖然票房總成績都不錯,但都未曾有過奪冠的紀錄,【鬼肢解】的稱霸冠軍,無異是宣告著泰國電影新紀元在台正式來臨。
獨立片商在戲院的排片上一向居於劣勢,泰國片【鬼肢解】也不例外,發行本片的片商在尋找戲院上映的過程中倍感艱辛,相較於美商強片【史前一萬年】的82廳,【變眼】的63廳,華語大片【江山美人】52廳,【鬼肢解】全省的上映廳數只有區區的27廳,不及【史前一萬年】的1/3或【變眼】的1/2,甚至還有很多戲院只開半個廳給【鬼肢解】上映,一天只演4場,戲院業者顯然都不太看好【鬼肢解】能夠有出色的表現,有不少購票觀眾還反映必須得從傍晚等到深夜才有緣一睹【鬼肢解】廬山真面目。
事實証明入圍泰國奧斯卡8項大獎的【鬼肢解】好片果然不寂寞,不需要過分的包裝,或是強勢的通路,就能在觀眾的口碑擁戴下奪冠,由於上映的戲院場次較少,【鬼肢解】在台上映時幾乎是場場爆滿,觀眾多半表示“劇情峰迴路轉”,“到了結局才恍然大悟”,“結局的經典一幕恐怖直逼【鬼影】”,“比【邪降】、【連體陰】更好看”,“勇奪泰國奧斯卡最佳特效實至名歸”“主題曲後座力超強聽完久久不忘”等。
【鬼肢解】本週在泰國電影逆勢奪冠以及觀眾口碑俱佳的雙重加持下,一些戲院已經決定下週將加開場次輸解人潮,而且在經過上週的選戰熱潮後觀眾逐漸回籠,還有下週考完段考準備放假的學子,以及因為驚人逆轉結局決定再度向戲院報到的觀眾三重帶動下,預料【鬼肢解】將在下週繼續拉開另一波高潮,也勢必將泰國電影在台的發展帶向另一高峰,成為除了好萊塢電影,日本電影外的最佳選擇。
例年泰國電影在台最高名次紀錄:
鬼肢解 首週第1
連體陰 首週第5
拳霸 首週第6
拳霸2 首週第6
嚇死鬼 首週第7
本週末北市票房紀錄:
1 鬼肢解 $262萬
2 變眼 $259萬
3 史前一萬年 $255萬
4 江山‧美人 $190萬
5 Live殺人網站 $135萬
- Mar 24 Mon 2008 17:11
【三國之見龍卸甲】三國演義搬上大銀幕
【三國演義】在華人世界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價值無論從軍事策略、文學、歷史上的評價,都備受古今中外的學者及讀者推崇。【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篇長篇小說,也是古代歷史小說的顛峰之作。
而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是參考正史,賦予文學的想像,加上大量的民間傳說再加以創造,除了呈現歷史小說的聲勢壯大的場面外,人物精緻的細膩描寫更是一大特色。而導演李仁港正因為對原著的酷愛,於是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構思原著的精華,加入自己十年閱讀後沉澱下來的見解,融成一個故事。
由於書本涉及場面甚廣,對於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實在過於豐富,於是幾經精煉,選擇三國時代三國時代第一武將趙子龍為主角,試著以趙子龍的觀點來看三國。導演在【三國之見龍卸甲】中,透過華麗的畫面,描寫為了完成三國統一的大業,年事已高的趙子龍率領關羽兒子開始北伐的過程。影片在六十多年的時空穿梭,透過趙子龍的回憶,向觀眾展現赤壁大戰、長坂坡之戰等三國時期著名戰役。
英明神武 三國第一勇將趙子龍
一想到三國時代的英雄,大家都會將焦點停留在一代梟雄曹操、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上。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於趙子龍這個人物上多作著墨,只要趙子龍一出場,作者都會在行文裡加入大量美化角色的詞語,極力想凸顯趙子龍這個角色。
在三國那種戰亂的年代,趙子龍擇主的標準是『從仁政所在』,因此他投效愛民的劉備,這種情操有別於一般的赳赳武夫。其實趙子龍最令後人稱羨的不是他的神勇,而是他有不同凡響的優秀人格。他最有名的事蹟『長坂坡救主』,可是他從不居功,也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這種胸襟是蜀漢其他將領所不及的。
也難怪劉備、諸葛亮十分的器重他,【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常說:“非子龍不可”。由此可知,他在諸葛亮心中已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趙子龍為人清廉,一生只愛一個女人,也是現代女性最佳好老公的形象,時至今日在各種影視媒體和動漫遊戲的推廣之下,「常山趙子龍」已是現代家喻戶曉古代勇將的代名詞了。劉德華在拍投名狀的時候被訪問時說「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但我覺得趙二虎還不算英雄,下一部片的趙子龍才是真正的英雄。」而趙子龍也是劉德華最想演的一個角色。
單槍匹馬 深入敵營 七進七出長坂坡
趙子龍因為一股使命感加入蜀軍,因為他的英明神勇加上沉穩執著,讓蜀國如虎添翼。用驍勇善戰形容趙子龍已經不稀奇,加入蜀軍後屢屢立下戰功,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而有"一身是膽"的美譽。劉備在長坂坡失利,但趙雲在混亂中與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失散了,於是他奮不顧身衝入重圍,七進七出長坂坡,救出甘夫人與阿斗,這次事蹟就是廣受後世歌頌的「長坂坡救主」。
老、壯、青三代將在【三國之見龍卸甲】飆戲
這次故事的背景選在三國時代,是個紛亂、動盪不安的年代。群雄爭霸自立為王,紛紛揭竿而起,演變到後期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英雄可以說是不勝枚舉,而在該劇卡司可以說是包含了老、壯、青三代,從四、五年級的觀眾所熟知的狄龍、岳華、劉松仁到演過許多膾炙人口港片的洪金寶,加上已經在電影界闖下一片天的天王劉德華,後起新秀Maggie Q、吳建豪,卡司陣容堅強,不容小覷。
投資9億戰『赤壁』
【三國之見龍卸甲】投資2750萬美元在釜山電影節正式亮相,以三國時代為背景,拍攝難處是在如何將千軍萬馬、氣如山河、萬馬奔騰的氣勢拍出來。所以在拍攝壯大的戰爭場面,所動用的人員、以及花費的精力、時間、金錢所費不貲。見龍卸甲的韓方出品人透露在影片中最大的一個故事場面要動用4萬名群眾演員,這個數字是【魔戒】的兩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