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959&c=BA0001


從他的名字,艾米里伊斯特維(Emilio Estevez),很難連想到是馬丁辛(Martin Sheen)的長子,查理辛(Charlie Sheen)的哥哥。這也讓他決定以長久活在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盛名下努力尋求表現的羅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做為新片的主軸時,多了一層聯想的空間。

艾米里伊斯特維茲,對大部分觀眾來講並不是個熟悉的名字。儘管二十多年前,他可是好萊塢一群剛冒出頭的年輕演員「新鼠黨」當中的領袖人物,1985年還曾被選為最有潛力的十二位銀幕新星之一。但眼看著過去的小跟班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早已躍為影壇超級巨星,伊斯特維雖然在阿湯哥的第一場婚禮擔任伴郎,但是在【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第一集開場露個臉就噶屁;好友西恩潘(Sean Penn)也從過去的「壞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奧斯卡影帝;曾是他未婚妻的黛咪摩爾(Demi Moore)怎麼說也大紅大紫了好一段時日;就連親弟弟查理辛都是一出道就以【華爾街】(Wall Street)飛上枝頭。相較之下,他最知名的作品卻是迪士尼出品的冰上曲棍球喜劇【野鴨變鳳凰】(The Mighty Ducks),真有那麼一點情何以堪!

闖蕩了這麼久,開高走低的艾米里伊斯特維茲確實差一點就退出演藝圈了。不過這位自嘲「用Google搜尋自己名字的結果很難堪」的過氣男星,顯然知道自己的才華不僅於此。這些年來他不斷寫劇本、導演,電影、電視葷素不拘的磨練,終於讓他等到實現拍攝【驚爆時刻】的機會。

原名【Bobby】(Bobby是羅伯甘迺迪的小名)的【驚爆時刻】,是以羅伯甘迺迪1968年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聽到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遇刺身亡的消息,自己臨時提筆寫就的演講稿內容,揭開序幕。

眾所皆知,羅伯非常崇拜長他八歲的哥哥約翰甘迺迪,不但以約翰的仕途為己任,還輔佐他競選參議員,問鼎白宮。1963年約翰甘迺迪於總統任內被刺身亡,對他的打擊十分之大,加上金恩遇刺,也讓他在後來有了更堅定的政治理念:反對種族歧視、停止對外戰爭、爭取經濟平等、關注貧窮弱勢……。但沒料到他卻成了這波「暗殺潮」的下一個受害者。

艾米里伊斯特維雖然將羅伯甘迺迪視為理想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化身,以及動盪不安的美國社會的希望曙光,但他並不正面刻畫羅伯甘迺迪,而是態度平和卻又手法大膽地將戲份全數散在超過二十名以上的周邊人物,這些人都和羅伯甘迺迪遇刺的場所——國賓大飯店(Ambassador Hotel)有關。角色包括了飯店經理、他在美容部上班的太太以及當電話接線生的情婦、黑人廚師、墨西哥裔的廚房小廝和帶點種族歧視味道的主管、迎接過無數貴賓的退休門房,其餘不在這裡上班的角色要不是在此等待開票結果的甘迺迪幕僚、就是來參加這場慶祝會的賓客、還有在慶祝會上表演的酗酒女藝人,以及一對當天完婚的反戰青年。

電影雖不直接去刻畫羅伯甘迺迪,但這些男男女女的問題,卻像一塊塊精巧的拼圖,既渲染出了1960年代那種亟欲突破陰霾但未知結果的緊張氛圍,也讓羅伯甘迺迪之於他們的積極意義,間接地被反映出來。當然,不論選戰如何熱烈,那種根存於人際關係的衝突(尤其是愛情的甜蜜與背叛、看盡人事變遷的世故滄桑),也在這些人身上上演著。

羅伯甘迺迪在片中的現身,幾乎全數使用新聞資料片,其他以替身取代的部分則不見面孔。美國電影的技術無庸置疑,但全片的光影、色澤,能和資料片質感維持相當的統一性,銜接之順暢,確實可圈可點。而艾米里伊斯特維類似「捕魚收網」的編劇技巧,讓原本分散的眾多角色,最後全數集中到羅伯甘迺迪遇刺的這一刻,雖不到石破天驚的地步,但心力與功力都不容小覷。除了他的人緣,能夠讓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莎朗史東(Sharon Stone)、威廉梅西(William H. Macy)、克利斯汀史萊特(Christian Slater)、海倫杭特(Helen Hunt)、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西恩李畢福(Shia LaBeouf)、伊利亞伍德(Elijah Wood)、琳賽羅涵(Lindsay Lohan)這些獨當一面的老中青三代明星願意不計戲份和片酬同台演出,也是對本片的另一種肯定(我相信不少也有政治表態的味道)。

不過八卦一點,最特別的演員陣容並不是導演的老爸馬丁辛跨刀演出,而是艾米里伊斯特維的舊情人黛咪摩爾和他重續前緣,演一對「太太比先生有名」的銀色夫妻;而黛咪摩爾現任的年輕老公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也來共襄盛舉,不過被晾在一邊演個毒蟲嬉皮。

【驚爆時刻】並不極端、也不激烈,透過眾生來看一個政治名人宛若星辰隕落的悲劇,它因此得以脫離歌功頌德的作傳窠臼,而有了更大的時代關照,以及對理想升起又失落的悲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