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來悄悄的開始,當蟲鳴的叫聲到來一段音樂的演奏即將開始,這段音樂就是東京奏鳴曲,一部令人悲傷的電影,畫面色彩沒有亮麗,卻帶來篇篇的惆悵,看見這偏黃的著色畫面,讓我在電影還沒開始之前就已經先行感傷。是否自己先感覺到自己以後該如何面對這些衝擊,還是太早杞人憂天,不過當故事越演進,我的情感卻越加深越加重,已經深入谷底。
一個傳統日本家庭的故事,老公在外努力工作,老婆專職的家庭主婦,一個長大卻無所事事的大兒子,跟一個對鋼琴有興趣還是對老師有興趣念小學的小兒子,外表看來是很美滿的家庭,但是深埋在其中的問題也是一般家庭存在的問題。開始來的快,老公在一段談話中被宣告自己失業,不知情的屬下還問這個業務該如何處理,卻被打了冷槍。帶走了自己的尊嚴離開那間公司,尋找下一段機會,原來跟他一樣的人也不少,整天排隊到職業介紹所去等待下一個機會,中午就到公園空地領粥吃,整天在四處遊晃等待天黑,在身心疲憊的回到家一天就這樣過去,早上再西裝筆挺的出門辦公,狀似忙碌的生活,卻是身為男人的不安。傳統的日本大男人主義的作祟,為了尊嚴也不為低下頭來失了面子,當中一段畫面讓我不禁也慌了,老公去面試一家公司,面試主管問了一個簡單又明瞭的問題,「你有甚麼專長」,我想這句話應該也會對所有人有所警惕跟感觸,試想過假如真的到這個年紀,我是不是也會如此無法答辯。
想不透的是日本男人的大男人主義就深深的影響到一整個家,大兒子雖然無所事事,很佩服他的勇氣至少不會像老爸那樣的無用,願意去改變自己現在生活的狀況,小兒子學鋼琴的動機孰不知是迷戀老師還是鋼琴,卻讓他被發掘到有鋼琴天份。老公面臨失業生活,又不想讓老婆知道,為了尊嚴絕對不能讓家人也瞧不起,謹守那一絲絲又拋不下的面子,讓整個家庭幾乎快要瓦解,也不認真的聽孩子的話,不滿意就又打又罵,孩子的心聲需要很用心且認真的態度去聆聽,當母親的也要乖乖的等待老公的吩咐。連在飯桌也是無法逃離大男人,需要等待丈夫說開動,大家才可以動碗筷,連在家都得那麼拘束,不知道這些是否是身為男人的悲哀。當故事如平版的樂章慢慢彈奏,出現了轉折,如音符般高低音起伏急轉直下,故事節奏快版行進,妻子在家被脅持,老公在廁所撿到一包紙袋裡面不知裝多少錢,大兒子離開國家介入戰爭,小兒子因為偷學鋼琴不滿父親對他的惡行,躲在客運行李箱搭霸王車計劃要離家出走,卻被送到警局。這些故事的發生讓這篇東京奏鳴曲,又帶到另一個高潮橋段,都出現意想不到的遭遇,都在同一段時間講出自己內心的念頭,「啊!!好想再重來」。
導演黑澤清是以拍恐怖片聞名,在這每段故事的處理上都有獨到的手法,其中讓我有感到發毛的橋段。在老公遇到同樣也是失業的同學,當同學約他到家裡吃飯時,在餐桌上彌漫著一股詭譎的氣氛,還在拼命掩飾的同學跟老公互相唱著雙簧,同學的女兒對著老公說,「佐佐木先生辛苦了」,猶如琴鍵強力重敲打讓我承受到強烈的撞擊,原來這一切早就被發現,不久他的同學也因為瓦斯中毒離開這世上,看到這裡時我感受到導演營造出導恐怖片一樣的氛圍,我也遭受到恐怖轟炸。當主角們脫口說出想重頭再來,導演更是以黑暗的手段呈現這一家人的奇特遭遇,彷彿所以最壞最糟的際遇已經發生在身邊,畫面更是灰暗如置身地獄,看不見到任何一絲曙光,整個家庭幾乎瓦解。但再怎麼絕望,陽光還是會照在任何角落,畫面慢慢的由暗轉明亮,也表示這所有的一切又回歸到了原點繼續之前的生活。
歷劫過後,全家又回復到平靜的早上,一家人又聚在飯桌上,繼續吃著早飯迎接新的一天開始。我不知道這個是否為最後的樂章,緩緩奏來。在一場音樂入學考試的場景,小兒子在鋼琴前彈奏出「德布西」的月光曲,在輕柔又悅耳的鋼琴聲道出最終的安寧平靜,舒緩的樂章做為結尾。柔和的鋼琴聲帶領我的心情從波濤洶湧的黑暗浪潮中悄悄走進溫柔鄉,所有的心情漸漸開始沉澱,我知道這是這部東京奏鳴曲的最終話,以輕緩走過毫不留下足跡的步伐結束這段音樂旅程。帶出很有力道且震撼的旅程,看到傳統社會的束縛,家庭關係的問題、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在小兒子鋼琴獨奏下讓我心中最深處的傷口漸漸療傷並開始癒合,直到電影最後的奏鳴曲隨著樂曲結束後而結束。可是這些社會存在的問題卻沒有因為樂曲完結而完結,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但我卻很喜歡最後鋼琴獨奏的那一小段,意謂任何的事情到頭來都會回復到平靜安寧。用心去聆聽感動完這段音樂後,我的心境很平穩慢慢的走出這部令人衝擊性的電影,有些電影讓人看完後,心情會很沉重難過,東京奏鳴曲就像一首奏鳴曲一樣,獨奏完後留下的是可以讓人仔細玩味人生,願意跟隨著大導演黑澤清一起進入音樂的樂章-東京奏鳴曲。
是否有想過劇中的一句話,如果可以重來,你是否願意選擇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