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以下幾位得獎人,取票事宜另以mail通知,謝謝大家熱情參與!!

ET-TODAY BLOG:

1. rebecca。2. 大胖熊。3. aroma。4. t9335610。5. 翠仔。



udn BLOG:

1.
宜靜2. Meepok。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chlove0525&article_id=16997243


以娛樂效果來說,也許本片真的很缺乏,話題是嚴肅了些,但是就政治、戰爭、媒體、教育做了一番批判與激辯,也有許多頗為有趣的論點

在處裡一個頗嚴肅的話題上,《權力風暴》所使用的敘事手法是以一個記者與議員的訪問、一個教授與學生的辯論、兩個投筆從戎的大學生三段故事交錯而成。以美國此刻的局勢,對美伊的戰爭作了一個探討與反思。

這場戰爭到底還要打多久?也許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個疑問,從911之後也已過了6年的時間,這場看似打不完的戰爭,變成了許多人在看的笑話,從群起奮慨的決定報復,到頭來換來的是犧牲、疲憊,大家早已對戰局失去了信心。「形象」對於政客而言,也許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如何穩定美國人的信心,又是另一個政客需要取得平衡點的問題。

對伊的戰爭,所謂新的戰略說穿了不過是另外一種推銷戰爭的手法,天真的紙上談兵就能夠真的做到改變美國?面對了此刻的局勢,也許議員是想要公開的表示自己的決心,也許又是另一個免費宣傳的手法,宣傳戰爭、宣傳自己的強大,讓對戰爭早已失去信心的人民可以振奮一點,更可以藉此吸引更多的青年學子投身戰場。

身為大學生,面對戰爭應該選擇束手旁觀還是積極參與?畢業後選擇從軍,更可以逃避一畢業後就接踵而來的負債,但是這一切是否值得?從軍是相信自己的國家,相信自己應該捍衛及保護這個國家,改變、求進步的方式是參予,但他們也只是受到操縱的一部份,前方等待的究竟是單純的榮耀,還是未知的犧牲?

身為師長,對於學生「參予」的態度,不僅是在從軍與否、上課與否,辯與答辯,除了要能接受並分析其作為,說服與被說服卻無法完全改變學生心中的想法,一個不小心就也成了戰爭的推銷者。

身為媒體,對於政客說的話是否就全盤接收?所謂的專訪,不過就是另一種推銷的手法,到底是媒體操作著一切,亦或是媒體被操作?身為一個記者,成為了另一個官員的工具,對於新聞來源的照單全收,媒體成了鼓吹、炒作、推銷的最大助力,媒體報導著恐怖的攻擊,血淋淋的畫面、真實的慘劇,讓人感到奮慨。在決定參戰出發點上就讓人支持了戰爭的「正義性」,在多年後的現今,媒體又成為了推銷新戰略的一個好的管道,對他們而言也許就只是報導,實質上變成了媒體在推銷戰爭。

戰爭是本片的主題,辯論只是用來訴說戰爭的本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所在,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所支持的論調。政客是為了選舉,說再多好聽的,實行再多的新戰略,都是為了有機會能夠更往上爬。(想當總統的人絕對會告訴你…“我不想選總統”) 老師是為了教學,但是對與錯在每個人的心中似乎自有主宰,因為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學生是為了那份榮譽感,也可以說是為了做自己更有報酬率的「選擇」。而媒體是為了忠實的「呈現」報導,也許過於忠實,才會變成被操弄的一個利器。

片名「Lions for Lambs」真的是非常貼切,所謂戰爭,就是一群被羔羊(Lambs)領導著的雄獅(Lions),因為在上位的,也許只是沒真的上過戰場的高材生,而真的有抱負上了戰場的,卻又是戰略下無辜的犧牲者…戰爭早就已淪為政客選舉的利器,剩下的,就看你的宣傳功力高不高明了!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chlove0525&article_id=16963376


背景是60年代的巴爾的摩,在這個還算保守的年代,種族問題還是個燙手山芋。而就像台灣現在很風行的選秀節目一樣,柯尼柯林秀 (翻譯也很入境隨俗的取了個“無敵星光大道”) 彷彿抓準了許多人心中懷抱的那種明星夢,更有著引領時下青少年的舞蹈與音樂。在這裡不僅代表著前衛,節目所標榜的主題好像正中了學生們的心聲:“念書有什麼重要?在這裡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尤其是充滿活力的女主角—崔西,能夠在這個節目上跳舞是她的夢想。

可惜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演藝圈是現實的,外型不夠討好的她一開始果然吃了個閉門羹,但是只要有夢想就不害怕失敗!與眾不同的外在加上新的舞步,使得她不僅入選,更成為顛覆眾人價值觀的超重量級新星,平民偶像就這樣誕生了…

電影雖然用喜劇的方式呈現,但是也反映了在現實中的一些現象。看到電影中的崔西不禁讓人想到近期台灣爆紅的選秀節目,這些突然成名的偶像們讓人覺得很貼近現實。因為他們一夕間的爆紅,彷彿只要懷抱著夢想、去實踐,任何人都有成功的一天。而電影中探討的問題更多,身為父母親的面對著子女,應該是基於保護的立場阻止他們,還是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呢?也許真的是個機運,又或者是因為她所帶來的衝擊性,在一個追求變化的年代,墨守成規顯得過時,而與眾不同的人才是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成為一個新的流行代表,求新、求變引起了相當大的共鳴。

片中甚至還探討了當時敏感的黑白問題,在崔西的眼中,黑人的舞步及音樂不僅具有其特色與魅力,身為白人的她更是直言:希望每天都可以是黑人日!她支持黑白的融合,因為他們之間不應該只是因為膚色而有了隔閡。除了為此走上街頭抗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最後的髮膠小姐選秀會,更是打破眾人眼鏡的上演了大融合的戲碼,象徵著全新時代的來臨,觀眾的支持也代表了「才能」打破成見,而美夢不再只是夢想!

以追求夢想為主題,《髮膠明星夢》真的是部輕鬆又愉快的歌舞片,除了讓人想跳舞的音樂之外,片中演員的演出也是讓人感到驚喜!首推反串的約翰屈伏塔,演活了這個有點嘮叨,卻又護女心切的胖大嬸;以及戲精克里斯多夫華肯的歌舞演出,不需要刻意搞笑就讓人發噱;《X戰警》中淪落跑龍套的獨眼龍─詹姆斯馬斯登這次也是又唱又跳,更是整個柯尼柯林秀的靈魂人物;還有蜜雪兒菲佛的演出,使壞之餘也少不了載歌載舞一番;而最最讓人驚艷的莫過於重量級的崔西─妮姬布朗斯基,讓人不得不喜歡上這個可愛的胖女孩,唱跳之間充滿逗趣,喜感十足!復古、懷舊,傳統中又帶著一股與眾不同的嶄新魅力,看完《髮膠明星夢》之後的感覺真的是暢快無比!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chlove0525&article_id=16860886


傾聽,聽著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自然的聲音,人的聲音…還有屬於自己,屬於別人,空虛、空洞的聲音…聽著別人記錄著曾有過的夢想,記憶著自己無數個空洞與寂寥的情緒。在繁忙的大都會中,試著拼湊出一片內心的寧靜。

錄音師小湯錄著曾想與女友一同完成的“福爾摩沙之音”,與其說這是個未完成的心願,倒不如說他的心願是想挽回失去的曾經與未來。記錄著的聲音也許不會遠離,但是已離開的人,卻是連住處也不會保留。寄出的一卷卷錄音帶不是傳達到自己深愛的人手裡,反而傳達到了另一個空虛的人心中…

身為心理醫生的阿才每天聽著人們訴說著自己內心的壓抑,每個人卻總是說不穿也道不出那顆遭受背叛、破碎成一塊一塊的心。當他一針見血毫不保留的將別人的心碎說破,卻不知形容的是別人,亦或是自己。他釋放了患者不斷壓抑的悲傷與心痛,卻沒發現自己也是深陷其中的一份子,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也許是太過於自我,他選擇了踏上自己的旅程,找尋可能錯過的靈魂伴侶。

身為第三者的小雲無味的過著每一天的生活,也許等待著情人,但在情人身上找不到也填不滿心中的空虛,卻在一些寄給前房客的錄音帶中,找到了平靜。那是一種生命力、是一個她所追求的平靜感,她決定逃離這無趣的一切,戴上耳機,出發尋找這一站又一站的「聲音」。

聲音是整部電影的一個主題,也是三條線交會的一個點。阿才與小湯的相遇是一個巧合,起自一個無心錄下的歌聲,也因此讓彼此都獲得某種釋放。小雲收到的信件也是個巧合,聲音卻成為她找尋的一個目標…

阿才讓小湯釋放了自己。也許因為失戀而心痛的人自己都懂,當自己訴說著一些未完的夢想,一些說好的事,彷彿像是在責怪著對方,但是當你成為對方後,看著哭哭啼啼的自己,你卻可以說出對方的心聲,此時耳朵聽到的是發自自己口中的聲音?還是曾經深愛自己的人在對自己說呢?也許那一刻聽到的真的是對方的聲音,然後陷入完全的釋放與崩潰…痛哭不僅是一種宣洩,也是讓自己向前的途徑。

小湯讓阿才認清了自己。尋找初戀的結果換得了一場空,也許對於感情,對於自己的壓抑,他自己也很清楚,看著一段段別人的感情,自己又是如何的呢?在路上,在路邊等車的站牌,他選擇前進,沒有一個目的,沒有一個終點…他穿上潛水裝在陸上游著,奮力的向前,此時聽見的不是路上呼嘯的車聲,只有自己不斷的呼吸聲,呼出來的氣不會遮蓋住他的視線,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向前,急促的呼吸聲中,他聽見了自己的心,每一次的吸氣吐氣規律的彷彿心跳,他繼續游著,「前方」就是他的目的。

小雲的尋找之旅碰到了瓶頸,詢問也問不出個結果,也許看在其他人眼中,找尋聲音的所在,看似無意義,對她而言,卻是她現在唯一向前的方向。在一個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就像她的生活,想捕捉、想抓住卻又感到無力…搭著原住民的順風車,聽著哼哼唱唱著原始的歌謠,她笑了,她感到無比的自在。望著火堆散發的火光,傳出的聲音,讓她不禁落淚,也許燃燒殆盡的不只是眼前的這團火,更是她對情人無力的心,她選擇說再見…也許對方不會聽到,但在這個尋找自我的旅程中,她總算是將這一切放下。

聲音讓人沉澱思緒,更是一種自然的力量。隨著海浪漲退的聲音,彷彿像是被吸引,最明顯、最為真實的方向…聽,海的聲音…兩個人的背影,兩人之間的距離,此時有聲勝無聲,潮起,潮落,規律的讓人感到平靜,平靜的讓人忘卻憂傷。

最遙遠的距離來自心碎,傾聽著這個世界帶給人們的一切。整部電影讓人感到非常安靜,不需要配上任何的樂曲,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最好的配樂,不要光是用眼睛看這部電影,還要靜靜的,仔細的聆聽,用心傾聽…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次金馬影展「影壇新映象」單元裡的子單元--「東南亞新勢力」,共有來自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印度6個國家的八部電影參展,類型相當多元,當中有一部是來自於越南的動作片【拳‧戒】,導演Charlie在今天(11/25)接受媒體專訪,本人有幸與會並略紀錄於下…

導演自說已39歲,於10歲時離開出生地越南,來到美國定居與學習電影,目前在美國一家製片公司工作。
【拳‧戒】是他的第三次擔任導演。不過我上IMDB查的結果,只有2001年出品的【Vat Doi Sao Doi】及本片,我猜另一部也許是他的畢業製作,有機會再向導演證實。前述兩部作品他還擔任編劇,他的親弟弟Johnny Nguyen就是本片帥帥男主角,也是編劇之一,主演之外還擔任了本片的武術指導。



這部電影來自於他耳熟能詳的家族傳說,從小聽長輩不斷的轉述,有關祖先在越南被法國殖民時代,曾有出現一位揭竿起義聯合越南人民抵禦外侮的英雄事蹟。在世界各地像他們家族一樣在離開祖國之後,現在紛紛想要回饋與表現屬於越南人民的心聲及自己的歷史,拍自己的電影,是他們共同的想法與目的--「希望銀幕上能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他積極的收集與閱讀相關書籍(七大本),並節取他所要的內容題材,最後以他所喜愛的動作片型態加以表現(導演看了很多港產動作片,他說喜歡吳宇森在香港拍片時期的動作電影)。

電影動作戲我初看時,感到相當震撼。不論男(Johnny Nguyen)、女主角(
Thanh Van Ngo)與反派(Dustin Nguyen)角色,都打的拳拳到肉乾脆俐落非常過癮,導演提到女主角選角時,先在美國試鏡後來回到越南,才找到能演又能打的適當人選。而且為了節省時間與成本,先畫好分鏡再以簡單設備由武師們拍攝一次,再由女主角直接學習那些片段的動作,最後到正式開拍時,其實女主角才整整訓練了兩個月(整部電影正式拍攝也只花了三個月時間,效率驚人),那些鏡頭他還要求一次到底完成,而非以借位或剪接技巧來取巧,並以廣角鏡大角度拍攝,以求達成逼真效果!最後成果出來的確是蠻有娛樂性的。



另外,該片已在越南創造了70萬美金的票房佳績,笑傲本國的影壇歷史紀錄。工作人員將近90%是本國籍人士擔任,最後關鍵性的處決戲,啟用了中越邊界當地人民,也僅僅用了五天就完成。大量啟用非職業演員出來的效果卻出奇的好,相當不錯!在越南當地公映後,很多人告訴導演謝謝他拍了這部電影,讓年輕一輩與長輩能更加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我在看這一段生離死別,就想到【被遺忘的1937】南京大屠殺時,年輕男子被抓出來當成逃亡的軍人,如沒人出聲相認,立刻被處決的那段歷史,忍不住也悲從中來。

東南亞及亞洲人的歷史相似度出奇的高,幾乎都曾被殖民奴役與戰爭蹂躪過,所以不單單此片,年初看過的越南電影【穿白絲綢的女人
The White Silk Dress】也讓我共鳴很強的哭的老淚縱橫!導演還提到在他們一家離鄉遷往美國前,他10歲前的記憶裡,越南就是:「戰爭、戰爭、戰爭!!」不斷的戰爭!所以,當他們這些流離顛沛四處無家無國的人,有能力之餘就很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事情,這跟早期台灣留學生大舉回國服務一樣的情形。



我特別還問到戲中男女主角在逃亡過程中,那一段浪漫的激情戲(這也是唯一一場有動用到棚內搭景的戲,其餘皆是實景取鏡),是否有商業考量?他不諱言:是。這也是製片群討論的結果(他亦為製片之一),越南目前製片環境已較為開放,而且類型眾多,非僅台灣播映過的這類戰爭歷史劇,也有相當多的喜劇影片,導演的前作
Vat Doi Sao Doi】,從預告看來就是帶有諷刺意味的現代劇,政府方面只要非碰觸敏感的政治立場與意識型態的作品,也不會有任何被打壓的問題?

他還提到他喜歡與擅長劇情類型,本片在藝術與商業雙重考量下,也完成一定的平衡與票房成果,殊為難得。
導演訪談過程侃侃而談有問必答,態度親切沉穩,他覺得自己多國(法、中、越)血統讓他能有更開闊的心胸與想法來審視題材。本片每次播放前,他也會向觀眾坦承劇中法國人的角色,有醜化之嫌,不過,劇中法國演員都是他的好友與非職業演員,願意擔任與碰觸此自己國家略為醜陋的一段,也是非常開放的態度。



戲中三位主要演員:Johnny Nguyen
Thanh Van NgoDustin Nguyen,表現突出,其角色塑造,導演也有意加入每位自我抵觸的部份與雙重性,而讓角色顯得立體、矛盾與人性,這也是我觀賞時有察覺其不同一般只有打打殺殺的動作戲的地方。整體而言,Johnny及Dustin兩位在國外多年擔任替身與武師的經驗累積,終於在本片開花結果發光發熱,達到驚人的銀幕效果。

看到以前我們從沒注意到的越南,能在電影工業方面有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一方面讚嘆一方面也值得國內業界自我反省,我一直覺得藝術片有其不可抹煞的價值與重要,但能拍出雅俗共賞商業與藝術兼顧的類型片也不容易,因為幾乎所有影迷都是由商業片入門較多,如何培養出死忠的國片支持者,實在是需要長期並大量的類型電影啊!今年【色,戒】在話題、藝術、票房上的驚人成果。或是【不能說的秘密】出人意表的表現,這都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現象。

【拳‧戒 The Rebel】劇照欣賞:





導演阮查理前作:
Vat Doi Sao Doi】(2001年出品)影片片段欣賞: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467&Country=


電影被改編成舞台(音樂)劇,之後再生出一部新的電影,《髮膠明星夢》(Hairspray)並非創舉,卻是近來最成功的一部。
 
原版髮膠,出自從外型到作品皆特立獨行、甚至以噁心品味著稱的約翰華特斯(John Waters)之手,劇情描述一個胖嘟嘟的白人少女,在依然有著種族隔離歧視的巴爾的摩(也是約翰華特斯的家鄉),不但認為黑人舞步超屌,還以靈活身手在當年宛如「超級星光大道」的節目一炮而紅,最後不但一舉劃破白人沙文主義的偽善面具,就連白馬王子也為她所擄獲。把對體型、膚色的偏見,放在「灰姑娘」的模式裡大開玩笑,也對流行文化做出正反兩面的有趣對照。



髮膠在這裡當然是饒富意義的。片中老是狗眼看人低的膚淺金髮美女,有個比他症狀更嚴重的媽咪,最後在有如雷峰塔的高聳假髮裡暗藏了小型炸藥,只要女兒沒封后就要引爆,那個「欲蓋彌彰」的髮型沒髮膠怎行?而電影開始,年輕男女人手一罐髮膠對頭猛噴、欲仙欲死的好笑表情,以及胖女孩那頭「巨髮」擋住後面同學視線的噴飯橋段,也令人難忘。但後者竟然成為老師要求女主角去校長室報到,而校長規定她得改上「特別班」的理由,足見約翰華特斯嬉笑怒罵之外的犀利批判。但這反而讓女主角有機會與黑人同學打成一片,箝制自由的權威竟成了解放革命的推手。

當年飾演小胖妹而成為「大」偶像的莉琪雷克(Ricki Lake)後來減了整整120磅,成為談話節目主持人,還主演了《1996麻雀變鳳凰》(Mrs. Winterbourne),她在新版《髮膠明星夢》也客串一角,還在片尾合唱了一曲「媽媽我已是『大』女孩」(Mama I'm a Big Girl Now)。當年演他爸爸的傑瑞史提爾(Jerry Stiller)則改演經營大號服飾的老闆「粉紅先生」,頗有另類「團圓」兼「致敬」的味道。但原版肥媽呢?



其實找「男星」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反串新版肥媽,其來有自。因為當年的肥媽即由扮裝皇后「神女Divine」飾演,她既是約翰華特斯的高中同學、也是他最愛用的演員,但在原版髮膠推出時,卻因為體重過重而在睡夢中猝死。此後無論舞台劇或電影,飾演肥媽的,一律是男演員。只不過大部分飾演此角的「男」人多半本身即是扮裝見長的藝人,也因此對約翰屈伏塔而言,確實是極大挑戰。不過由老是被嫌發福的昔日舞王來演這個角色,「話題性」相當足夠,尤其新版髮膠的劇情設定對他的角色十分有利,由靜漸動,先害羞而後狂野,讓觀眾都「適應」屈伏塔就是肥媽這件事後,才有談情說愛、甚至熱舞登場。唯一的小爭議是他的宗教信仰認為同性戀「可治癒」的論點,引發了一些較激進的同志團體質疑他出飾這個對同志而言極為經典的形象的政治正確性。



而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的角色,則結合了原版當中為了讓女兒獲勝不擇手段的風騷瘦媽和電視製作人於一身(原版的電視製作人是個跟主持人站在同一陣線的好人,兩人後來也變成一對),更加強了這號「中年惡女」的份量。倒是平常老在電影讓人不寒而慄的克里斯多夫華肯(Christopher Walken)這回「改邪歸正」,飾演一個不嫌糟糠妻、還鼓勵女兒追求夢想的老爸,重要性也比原版來得強。 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其實這幾位大明星在戲份上都算是配角,影片的靈魂還是擺在小胖妹妮姬布朗斯基(Nikki Blonsky)身上,較之原版的莉琪雷克,妮姬布朗斯基顯得更加甜美,不過這也是類型轉換的關係,新版髮膠畢竟屬於道地的歌舞片,樂觀、向上、進取、熱情等等正面信條,打從妮姬布朗斯基出場第一首歌曲「早安巴爾的摩」(Good Morning Baltimore)就已響徹銀幕。歌舞片的類型特質,令原版髮膠的某些叛逆性到了這裡變得沒那麼「刺」,儘管歌舞版還是不忘在歌詞中穿插一些插科打諢,卻也放大了一些副主題的抒情空間,例如人權與融合。新版髮膠直接強調了小胖妹能在選秀會脫穎而出,多虧黑人同學教她的舞步;而黑人戲份與主導性的加強,也讓皇后拉提法(Queen Latifah)的表現空間相形增大,甚至改寫了原版「舞后大戰」的結局,少了女主角穿上蟑螂圖案的玫瑰色禮服的大膽突梯,而多了四海一家、族群融合的歌舞昇平。



姑且不論當紅萬人迷柴克艾佛朗(Zac Efron)在片中僅以一支歌曲表白他已愛上小胖妹的說服力,是否稍嫌薄弱。有趣的是這場戲「技巧」避開了兩位主角同場真正演對手戲,而是讓柴克艾佛朗對著妮姬布朗斯基的照片高歌,當他不是對著「真人」傾訴衷腸的時候,也便利了觀者「代入」,陷入自己即為帥哥愛慕對象的幻覺。整體而言,本片的詞曲表現確實可圈可點,馬克夏曼(Marc Shaiman)擔綱作曲的名片不少,而我尤其欣賞他對《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1992)的音樂改造以及《南方四賤客:電影版》(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1999)看似不倫不類其實在類型創意上完全到位的精彩表現。而他結合叛逆題材與悅耳音符的能力與創意,確實是《髮膠明星夢》歌舞化的不二人選。



除了新版髮膠終於面世,本屆金馬影展也找來了原版髮膠以及原創作者約翰華特斯「夫子自道」的紀錄片《浮世穢》(This Filthy World),你會發現他不但在原版髮膠演了一個小角色,就是那個用各種可笑儀器讓白人少女不至於愛上黑人男孩的短路醫生;在新版也不慌不忙跑出來客串一個喜歡「遛鳥」的暴露狂。不正經的姿態,一以貫之。別忽略了,《髮膠明星夢》雖然講的是1960年代的故事,但直到今天,依然有頂著諾貝爾桂冠的權威指稱:基因決定了黑人不如白人聰明。原來像電影當中那個把流行音樂和黑人都視為邪惡證據的歇斯底里母親,依然大有人在,也更說明了《髮膠明星夢》(無論原版還是新版、電影還是音樂劇)存在的必要與理直氣壯。

髮膠明星夢(原版)198892mins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