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所謂的3D動畫電影,從1995年影史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有了真正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開始,一直到2006年本周上映的這部『打獵季節』,剛剛好滿11年;這是一個巧合,也剛好是一個循環,怎麼說呢? 


一開始大家驚訝於3D動畫電影技術上的大躍進,因而從觀望到前撲後繼的大量投入人才與資金,尤其看到皮克斯以秋風掃落葉超高票房紀錄之姿稱霸影壇,高經濟效應發酵也的確刺激了迪士尼老大哥心態,甚至於威脅與憾動了他的地位。所以他們與皮克斯分分合合的關係、風風雨雨的傳聞,以及目前最新的結果,我想大家在這些年中也多多少少略有聽聞及了解。 

重點是3D動畫超越手繪的特性,如:各種材質質感表現、大量複製易於修改、攝影鏡頭更為誇張極致的能力、精緻度、擬真程度……等等各方面,隨著電腦技術的蓬勃發展、日新月異,都讓大家有開啟另一扇門的期待遠景。 

不過,一大批傳統動畫製作觀念的那些人,眼看似乎就要隨著這股不可檔的3D浪潮淹沒了。一部份人也許真的就此離開了動畫界(不幸的是,他依然無法離開電腦對生活全面化的影響),另一部份經過長期有著師徒制關係所訓練出來的動畫人才,亦開始從痛苦學習到熟練操作3D動畫軟體來創作,如:跳跳羊短片的創作者,是老迪士尼公司的元老級動畫師呢! 

是的,『迪士尼』?為什麼是『迪士尼』?其實迪士尼他們過去訓練出來的,那些有扎實寫實手繪功力的老少動畫師,經過迪士尼母公司經營上的變動,被挖角的、跳巢的等等,可說是『遍地開花』啊!君不見這11年來,有多少的3D動畫電影的幕前幕後人員是迪士尼幫的!呵呵! 

甚至於我還在『CARS』裡,嗅到導演-約翰拉薩特,對迪士尼又愛又恨的一股情懷呢?好了,不八卦了!^^。主要是跟大家說,之所以在很多不同公司的電影裡看到迪士尼風,就是因為他們真的就來自迪士尼啊!打獵季節導演也是,三位導演中的羅傑艾勒斯Roger Allers是獅子王的導演,也是阿拉丁、小美人魚的編劇,與迪士尼關係不可不謂不深。 

所以,也許有人剛驚豔於聯合縮小兵中相當震撼,以小螞蟻眼光來放大數十倍人類視野的3D效果,對打獵季節沒有過度強調的3D效果,感到平平;其實這正是經過3D、3D、3D之後的一種真正的反樸歸真,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循環!經過大家投入3D市場的連年爭戰,你東一個水特效超強、下次我就來個擬真技術再翻新,或是你寫實、我就無厘頭到底,對於在技術層面真的已經發展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尤其不單單美國,連法國今年參展台北動畫影展的作品-文藝復興,都有了更讓人驚喜另闢奇徑的成果。 

而對這些迪士尼風格的老影人來說,取捨之間,端妙一心;所以你下次可以試著拿小美人魚或獅子王與這部打獵季節來做比較,你會驚訝兩者之間視覺風格的相似性;當然布穀身上的毛髮飄動的動畫已經不是只有像的功能而已,甚至於還可以拿來寫情寫景、舒發情緒,與背景的完全融合不3D其實更是動畫人追求的目標呢?能不只是膚淺的3D、3D、3D,而且因為這樣的緣起,這部完全迪士尼味道作品的出土也就不怪奇了! 

這也是觀賞打獵季節給人的第一個視覺印象,明明是3D製成,卻能擁有2D手繪的流暢及舒服的視感。 

至於編劇手法,則是完全以舞台劇的概念寫成;我建議你把他們每一位主、配角,都當成是人類穿上動物毛皮的演出就好了。想成這樣,再來看看那隻聒噪可愛的布穀同伴-愛鹿特,你就更能樂在其中了!英文版的各方面配合,我覺得有95以上的高分;中文版的部份,意外的是喬傑立公司其他成員都配的相當不錯,除了王紹偉的布穀熊越到後面越濃的台味,我想可以讓他喊『YUHOO』的可能不是巧克力棒,應該是檳榔吧!(笑);個人色彩太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夏天,我們一群人來到蘇花。

從台北—宜蘭—蘇澳—東澳—粉鳥林—南澳—武塔村—觀音—漢本—澳花村—和平—和仁—清水斷崖—崇德—新城—太魯閣……來來回回跑了數十趟。

三十幾個工作人員,拍攝地點遍佈蘇花公路各景點、隧道、美麗的海邊、蘇花古道,甚至爬到清水斷崖的懸崖峭壁上。眺望眼前壯闊的碧海藍天,蘇花的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

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我原以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應該出自自己的小說。一些關於歷史、家族和自身身世交織錯縱的時代輓歌;但等到一切條件完備,時機成熟之日,我竟選擇了「蘇花公路」這樣一個看似青春浪漫的題材。 

理由無它,台灣電影需要不一樣的東西,面對如此困頓的國片電影環境,我覺得台灣導演不能老沉溺在昨日「純藝術電影」光環的死胡同裡。而「公路電影」這個類型需要被開發;況且蘇花公路地形奇絕,有險巇的峭壁和壯闊的碧海藍天,是我認為台灣最美的一條公路。 

公路電影,總有一種浪漫與自由的色彩,看劇中人物從平凡生活中逃離與逸出、永遠在路上的狀態,層出不窮的意外和驚險,經常能帶給人異於平常的生命體會。而蘇花公路,這條終年雲霧繚繞、宛如漂浮在空中、無止無盡的道路,正適合作為這樣一個人生的試煉場。我把它用來作為談論「逃避與面對」此一生命議題的主場景。 

劇中四個角色,上路的姿態各自不同。阿國和林正義帶著良心的譴責、阿妹和茱莉亞則在缺陷的生命裡尋找夢想的出口。四個不同的人生,卻在這條寂寞的蘇花公路相遇。一邊是太平洋的碧海藍天,另一邊卻是中央山脈險峻的斷崖,隨著這段旅程,一個個意外和險阻橫在眼前。死亡、追逐、逃亡……在這條漂浮的公路無止境地進行著。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的電影,充滿了青春時代的叛逆與恐懼,愛與追尋;然而當中生命的起伏和苦澀,也許需要一點年紀的人才能懂得。 

拍攝時,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如何把蘇花公路和一段人生旅程並置在一起?」,而「人在犯下嚴重錯誤時,又究竟如何產生面對的勇氣?」上路彷彿是暫時的解決方式,卻是另一種逃避的姿態;上路以後最大的威脅,在於最終發現自己原來無路可去。這才是公路電影最大的張力所在。 

電影的場景裡,除了蘇花公路和荒廢的蘇花古道之外,我們也叉進沿線的原住民部落裡,比如南澳、和平,甚至更小的武塔、金岳、澳花村等。那是滋養台灣電影的另一個景觀,1990年黃明川導演《西部來的人》和鄭文堂導演《瑪雅的彩虹》(《夢幻部落》前奏曲) ,便是集中在這裡拍攝的。那些熱情的民眾、淳樸的面孔,鏡頭裡一閃而逝的原住民朋友們,至今猶讓我念念不忘。 

開拍前,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在蘇花走了一趟,飾演阿妹的陳意涵也被我放逐到蘇花公路徒步流浪。當你靜下心來,透過腳踏車緩慢的速度,才得以一寸一寸親近這塊土地,那是有別於開車快速經過所見的視野:風在你耳邊呼嘯,遠處是海洋迴繞的潮音,而背後,則是垂直矗立的山壁,除了自己的呼吸和思想,你所意識到的完全只剩身體和意志的搏鬥。然後當你猛然停下來歇息的時候,才驚覺這片海天美景帶給你的視覺震撼,大自然的壯闊和偉岸,彷彿瞬間醍醐灌頂,讓人有一種精神舒爽、海闊天空的感覺。 

就像劇中人物,即使身處艱困的境域,離開了現實生活、到了一個無人認識的新世界,都能展現內心良善的一面,那便是生命和夢想的出口。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為年輕朋友開啟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視野,就好像從空中俯瞰下去,蘇花公路雲霧圍繞,像一條蜿蜒在空中的道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去,竟是一整片海闊天空。 

那年夏天,我帶著一群熱愛電影的人來到蘇花,在汗水和淚水之外,連同我在內的多數工作人員都對這塊土地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宜蘭、蘇澳、花蓮等地的空氣、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我們熟知的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 「單車上路」  2006年11月10日上映 )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很神奇的可以讓人投入很多熱情,及回憶起年少時期生活的片段,尤其團體生活的點滴樂趣與隊友間兄弟般親密無私共享的話題、物資,在在使人產生共鳴;尤其,花蓮美崙還是我當兵的地方,也是這部記錄片拍攝的地點,所以,儘管是我不熟悉的足球運動,仍然讓我看得是興趣盎然。


這些小足球隊員就學的狀況,也讓我們些微看到原住民朋友的困境,導演用了一點篇幅讓大家跟著小球員回家,一窺他們生活環境的簡陋、及經濟上的困頓;小小年紀就要因為大人的婚姻、疾病等等問題,要提早面對最殘酷也真實的現實,所以,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參加這樣的活動,似乎變成將來出頭天的唯一出路。 

當然,足球場上的衝撞、吆喝,能讓他們暫時忘掉一切,緊張的比賽也是他們展現實力的戰場。在學校日復一日的練習及軍隊般的規律生活,所有的準備、所有的努力,就像教練告訴他們的:「三年的準備,就在這一場了。」呵呵!真是讓人跟著比賽的畫面心情起伏啊!隨著比賽即將結束,在海邊的嘻戲、與隊員床邊的聊天,長期建立起的濃烈情感,才是他們更為珍貴的資產與記憶。 

導演在製作手法上面增添很多的趣味與劇情的安排,值得稱道的是幾位小球員自然流露的青春、青澀的表現演技,讓電影充滿令人愉悅的元素;尤其導演在有限的器材下,仍然玩出劇情片甚至於MTV的取鏡、節奏、剪輯,讓源自於2006年台灣Nike世足盃形象紀錄片,變得不單單是一部記錄片而已。 

我還記得最後一場爭冠比賽的加長賽中,恐怖而決定性的PK,就在踢出足球的那一剎那,鏡頭突然轉到空氣中無聲的一刻,球場邊線那隻被風吹動,歪斜到幾呈與地面平行的那面旗子,將觀眾的心整個揪在一起,呵呵!楊力州導演,真有你的。 

劇照欣賞: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志薔先生是11月份即將上映的電影「單車上路」的導演,在這邊為大家介紹一下: ^ ^。 

他是來自於熱情的高雄人,學歷為交通大學機械系、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


雖然,他是台大機械研究所科班出身,但卻投入影像及文學創作,算是晚熟型的創作人。他放棄電子新貴的工作,從紀錄片、文學到電影,一路走來慢慢發光發熱;但過程也不無曲折和艱辛。華視總經理小野就曾說:『李志薔使我想到了年輕時的導演李安,那時他還剛從學校畢業。他只有一部作品,我看完以後就向公司爭取讓他當導演的機會,因為我看到了,也聽到了他的熱情和才華。李志薔的成長經驗和年齡和李安相差很大,但是那種除了想創作之外其他事情興趣缺缺的生命情調卻極相似,尤其是看起來很謙恭溫和骨子裡卻有一種叛逆的騷動。就是那種非做不可的騷動轉化成作品,如火山爆發時的滾燙岩漿,烈烈灼燒著山頭草原和附近的村莊,發出吱吱的響聲和濃濃的烈焰。』 

聯合副刊主任/詩人陳義芝也曾說過:『李志薔擅長編織綿遠的身世、時代的憂歡,將平凡現實寫得驚心動魄。看李志薔如何擇取經驗用心鋪排,以細膩筆法表現出文字的張力,深深感覺到這位具有科學背景的年輕高手對文學精粹的信仰,足令無數搖筆桿的老人汗顏。』 

電影相關作品:

1996:早期16mm短片「願望公園」曾獲金穗獎優等影片 

2000-2002:「流離島影」系列紀錄片-『浮球』。中文片名:浮球 。英文片名:THE FLOATING BALL 。色彩種類:彩色Color。影片規格:35mm、16mm 。影片時間:24。影片類型:紀錄片。分級級數:未分級。出品年份:2000 。導演:李志薔。製片人:許慧如。技術工作人員:蕭神榮、 寶島、 李志薔、 沈可尚。參展及得獎紀錄: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紀錄類提名 。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選加拿大溫哥華影展、澳洲布里斯班影展、瑞士Next Vision de’reel、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韓國釜山影展、韓國全州影展…等。 

故事大綱:島嶼如浮球承載希望,但命運只能隨波逐流……

小琉球孤懸台灣外海,狀若一漂流之球,古名之曰:「琉球」。在這漂浮的小琉球島外圍,有另一群漂流的浮球,它們是大陸漁工的船屋,終年泊在小琉球外海浮浮沈沈,俗稱「海上旅館」。在三個章節的鋪陳裡,這些海上浮球飄流的命運,訴說著人性,也暗喻著小琉球島的命運: 

1.〈新生之路〉:這是一群初來乍到的大陸漁工在暈船之餘,仍對未來充滿著期盼與夢想的故事。 

2.〈望鄉〉:二十五歲的阿生,漁工生涯已超過五個年頭。運氣不好時,會被船長打罵。即將回鄉之際,他笑說,已不認得孩子長什麼樣了。 

3.《鳥人阿揚》:三十五歲的阿陽,老蹲在船舷邊發呆或唱歌,他說,人就像一隻海鳥,飛出去,沒有飛回來的時候。也許停下來,就是接受死亡的時候。  

2004:擔任電影『艷光四射歌舞團』製片統籌兼副導演。入圍溫哥華國際影展、釜山國際影展、倫敦國際影展、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等。並獲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最佳電影原創歌曲、最佳造型等獎項。 

2006:電影『單車上路』:中文片名:單車上路 。英文片名:THE ROAD IN THE AIR 。色彩種類:彩色Color 。影片規格:35mm 。影片時間:90 。影片類型:劇情片 。出品公司:台灣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國家:中華民國 。官方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roadintheair 。導演:李志薔。編劇:李志薔、張友漁。製片人:周美玲。演員:李國毅、李運慶、陳意涵、張榕蓉。技術工作人員:寶島(攝影)、 陳忠良(燈光)、李常磊(錄音), 劉芸后(攝影)。藝術工作人員:張見宇(配樂)。 


style="MARGIN: 0cm 0cm 0pt">『單車上路』為李志薔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改編自張友漁原著《阿國在蘇花公路騎單車》,此劇本曾榮獲2003年新聞局優良劇本獎之-最優劇本。並入圍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亞洲電視節,並獲選為「南方影展」開幕影片。 

故事大綱:這是一條走不出去的公路,沒有盡頭…阿國,一個叛逆的縱火犯少年,才十七歲的人生,就已無望;在放火燒掉便利商店後,他獨自騎著單車,逃向蜿蜒的蘇花公路,逃離他的人生。

林正義,是個怯懦的警界逃兵。剛離開警校的他,面對接踵不斷的凶險任務,令他無法承受。於是他擅離崗位,陰錯陽差也騎上茫然無邊的蘇花公路。因著寂寞,因著各懷的心事,兩人結伴騎了一段路程。途中不時相譏、不時相助,共同面臨的處境終於讓兩人產生了緊密的友誼。 

一個原住民逃家少女的出現打亂了兩個人的旅程。幫助塔桑妮尋找母親的任務成了二人暫時逃避問題的共同目標。於是三人結伴去尋找一個叫做「清水原泊」的地方。一個偶然的相遇意外解答了他們的疑惑。加拿大女子丹尼絲無意間帶來「清水圓柏」的訊息。但更多的意外和險阻橫在眼前:死亡、追逐、逃亡…在這條漂浮的公路無止盡地進行著。當真相揭露的那一霎那,三人只能站在茫茫的崖頂,無語問蒼天…… 

註:蘇花公路是台灣島嶼東岸的主要交通動脈,日據時代開闢而成。從蘇澳到花蓮,一邊是浩瀚的太平洋,一邊是海岸山脈。碧海藍天,沿線是無止無盡的翠綠與蔚藍。  

文學及其他著作:

影像書《流離島影》-獲中國時報開卷版,網路票選十大好書、誠品【好讀】年度最佳整體構成。

影像書《電視電影偶像劇/艷光四射歌舞團》-遠足文化出版。

散文集《甬道》-爾雅出版社。獲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藝獎首獎」。

散文集《雨天晴》-麥田出版社。

小說集《台北客》-寶瓶文化出版社。

《台北客》、《甬道》、《女聲》等書並獲文建會、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

文學作品主要集中在散文和小說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近三十個獎項。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了22年囉!沒想到自己都這麼老了,嗚嗚嗚……呵呵!


不過,到現在裡面很多的場景及片斷仍然讓我難忘,而且,如果現在年輕輩的朋友,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一定會發現原來那麼多的笑點跟梗,是從這邊來的喔。 

呵呵!像那ㄍ女主角的爸爸博士以一根湯匙挖成一條有燈光又平整的隧道,準備要逃生用。或是女主角表現出喜歡男主角的時候,兩ㄍ咪咪會發亮。呵呵!  

或是,男主角模仿貓王唱歌跳舞,一群女歌迷昏倒、尖叫,還有最後他假裝為愛躺在舞台的鐵軌上面,歌迷瘋狂的模樣,真是好笑到一個不行!  

而且,雖然他可視為一段段的笑點結合成的,但是節奏、安排,都相當適度,並不會出現有過於唐突的地方!  

如果大家還找得到,非常推薦這部笑片經典喔!尤其你可以看到當年帥俊的方基墨,青澀可愛的模樣。呵呵! ^++++++^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台灣電影網):http://tc.gio.gov.tw/ct.asp?xItem=12554&ctNode=39,由我整理而成。版權為台灣電影網所有。 

中文姓名:陳正道 NameLeste CHEN 。身分類別:導演。 

簡歷:出生於1981的陳正道是國內最具潛力的新銳導演;最新的作品是2006年的《盛夏光年》。


高中時就讀復興美工,高二那年開始接觸舞台劇,作品包括「全天下的訓導主任都禿頭」等,主要在抒發對體制的不滿。 

高中畢業後在大學聯考中失利,之後向朋友借來一台數位攝影機,完成處女作《五月紛飛》,翌年即以《五》片申請獲准進入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就讀。 

以「統一飲冰室茶集:『你』和『妳』篇」獲第十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影片類銅犢獎(與湯雅如合得);以「白蘭氏:一步篇、一眼篇」獲得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平面類銀犢獎(與李威廷、周孫豪、李宛寰、蔡育岱合得)、以「京華城:1.編織篇2.凝挼g3.用擠g」獲得平面類佳作(與李宛寰、李威廷、周孫豪、蔡育岱合得),並曾榮獲學生短片鋒芒獎最佳影片第三名等。 

陳正道亦拍攝多部包含蔡依林、孫燕姿、五月天、陳奕迅、梁靜茹、楊乃文等知名歌手內的音樂錄影帶。 

電影短片作品《狂放》入圍2004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競賽單元與東京影展「亞洲之風」競賽單元;2005年首部電影劇情長片《宅變》創下全國約一千八百萬票房的佳績,並賣出超過10國的版權(包含最困難,也最具市場指標性的美國及日本)。 

多部短片前作亦受邀歐亞各大影展,是個能同時掌控商業表現與藝術創意的導演。 

個人作品及得獎紀錄: 

2000《五月紛飛》。 

2001《間隔之間》。 

2001《台北地圖》。 

2002《距離》。-中文片名:距離 。英文片名:Distance 。色彩種類:彩色Color 。影片規格:betacam 。影片時間:20 。影片類型:劇情片。出品年份:2002 。出品國家:台灣。 導演:陳正道。參展及得獎紀錄:2002台北金馬國際影展數位短片競賽。2003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劇情片類入圍。 

故事大綱:面對成長過程真空的那一年,可控制的機率與不可控制的巧合,算計著距離的遠近,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