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導演: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孤星淚】【比利小英雄】。
編劇:葛瑞格雷特(Greg Latter)。
演員:喬瑟夫范恩斯(Joseph Fiennes)【莎翁情史】【大敵當前】、丹尼斯海斯柏(Dennis Haysbert)【遠離天堂】【24反恐任務】、戴安克魯格(Diane Kruger)【第三者】【國家寶藏】。
出品國:德國、南非、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語、科薩語發音(2007)。
類型:傳記歷史片。
片長:117分鐘。
分級:保護級。
製片:尚路克范達美(Jean-Luc Van Damme)、伊蓮吉拉德(Ilann Girard)。
上片日期:2008/03/14。
上映戲院:長春戲院、真善美劇院。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JOINT ENTERTAINMENT。




*民主鬥士獄中血淚真實改編*
我已準備好赴死!

得獎記錄: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柏林影展金熊獎提名。



劇情介紹:
瞭解恨,才能懂得愛!
1968年南非,黑人因種族隔離政策遭受極不平等待遇。白人為了鞏固權力,禁止所有反對組織,迫使黑人首領流亡國外或終生監禁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是典型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他成了看管「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桂格里每天暗中監聽、檢查書信,卻漸漸受到曼德拉影響。看著獄卒同僚對待囚犯如同牲畜,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開始轉變…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中,獄警與囚犯,是誰囚禁誰?又是誰讓誰獲得自由?

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描述兩個不同背景、信念衝突的男人,如何聯手挑戰不可能的真實故事。電影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當中曼德拉扮演非常重要、鼓舞人心的角色,南非也成為現代社會中民主國家轉型正義的典範。

同名原著:再見巴法納:尼爾森曼德拉,我的囚犯,我的朋友(Goodbye Bafana: Nelson Mandela, My Prisoner, My Friend)作者:詹姆桂格里(James Gregory)



關於製作:
44個拍攝天,30年南非歷史!
2006年4月,【再見曼德拉】在南非開鏡。電影從1月就開始在當地準備、場勘、招募工作人員。服裝和美術部門最忙碌,因為必須真實呈現橫跨30年場景。喬瑟夫范恩斯和戴安克魯格3月抵達南非。必須花很短時間認識當地、角色、南非歷史背景,並學習南非口音。其餘時間則用來梳化及試裝,因為兩人在片中年齡變化長達20年。此外,喬瑟夫范恩斯還得學習科薩語,以演出詹姆桂格里流利對談的模樣。4月初時,丹尼斯海斯柏抵達,他必須和兩種不同語言的老師學習,一個是科薩語,另一個則是專屬於曼德拉的特殊音質及講話腔調。

主要拍攝始於4月17日,花了至少44個拍攝天。拍攝團隊共115個人,其中有很多是從南非當地招募的。過程非常疲累,平均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禮拜至少拍攝6天。在開普敦,4月是秋冬之際,所以拍攝必須在早上5點至下午5點太陽下山以前進行,才會有充足光線。然而有時即使天光舒適、天氣溫暖,早晨的風還是冷得刺骨。拍攝過程就像在歷史場景還原真相,走在當年政治犯走過的迴廊,進入曼德拉和其同黨被囚禁將近30年的牢房,都讓人感動無比。

其中一個場景在開普敦郊區的波斯摩監獄,那裡現在仍關了大約6000名重刑犯。曼德拉在羅賓島關了將近20年後,被移監到波斯摩。牢房在監獄屋頂下,所以採訪時進出都要在其他犯人視線中經過檢查點。只有少數警衛知道曼德拉曾被關在此,因為當時為了防止暗殺,監獄高層對於曼德拉囚禁的地點非常保密。在數次移監後,曼德拉最後被囚之處在維多維斯特。他被軟禁在一個隱蔽房子裡。這裡同時也是曼德拉被釋放之處。所有人都記得那感動場景:曼德拉踏出身為自由人的第一步,和妻子薇妮高舉雙手,共同迎接新南非。

曼德拉曾被囚禁過的監獄直到1990年後才開放參觀使用。在維多維斯特(曼德拉曾在此處被軟禁18個月),美術設計在儲藏室找到當時使用的家俱。羅賓島現在則成為紀念博物館,而波斯摩也正重新整修中,維多維斯特則是維持曼德拉當時居住的原貌。在這些地方拍攝,彷彿回到過往實施種族隔離制度的年代,讓我們更親近歷史。

44天內,劇組經歷長達27年詹姆桂格里與曼德拉的生活,同時也是南非歷史。雖然曼德拉本尊沒出現拍攝現場,但他的精神與劇組同在。曼德拉和他的夥伴不只是讓南非自由,同時也打開一扇新的世界之窗。



導演訪談:
電影原文片名【Goodbye Bafana】的「Bafana」指的是誰?
「Bafana」在科薩語中指的是「最好的男孩朋友」。電影中的主角之一—獄警詹姆桂格里,成長於川斯凱農家,在寂寞童年裡,唯一的朋友是一個黑人男孩。電影片名來自於這段童年友情,這也帶領他和曼德拉搭上線,產生另一段超越種族和政治的友誼。

電影中有兩個英雄,在導演觀點中,這應該是屬於誰的故事?
電影由獄警詹姆桂格里觀點出發,經由曼德拉敵對陣營者的眼睛來觀看、認識曼德拉,這是我認為最有趣的。這樣的表現方式,讓曼德拉更迷人、地位更加非凡。

談談詹姆桂格里。
詹姆是一個很單純的男人,凡事為家庭著想。當然他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希望可以成為一位優秀警衛。每一次與曼德拉會面,都可以看見他如何漸漸受影響、啟發,開始質疑種族主意思想、開始改變。然而這樣的改變卻讓他的家庭產生衝突變化,因為他極可能失去工作。他應該要跟隨曼德拉追求南非的民主自由,還是要忠貞維護種族隔離,以便一家溫飽?曾經是敵人的,現在變成朋友;而曾經是同僚的,現在卻變成敵人。兩方思想在詹姆心中交戰不已。

談談曼德拉。
曼德拉就是曼德拉!關於曼德拉你還能說些什麼?他的思考、想法是多麼美麗、充滿力量。做這部電影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去呈現曼德拉,因為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關於曼德拉的肖像。每個人都知道一點關於曼德拉的什麼、每個人都會自行在心中勾勒曼德拉的樣子,大家都知道他怎麼發表演說、他的肢體語言、他說了些什麼。

在之前你對南非瞭解多少?如何做研究與準備工作?
拍這部電影必須接觸大量關於南非以及曼德拉的資料。我們必須確實掌握曼德拉特殊的腔調、肢體語言,飾演曼德拉的丹尼斯海斯柏也很認真地與南非會話老師學習。另外,我也花了將近一年時間,研究當地的人,試著瞭解種族隔離制度實施時的真實情況,也對當時被關在羅賓島的政治犯及獄警做了田野調查,那段時間,圍繞在我身邊的總是關於南非的書籍。

詹姆桂格里在2003年過世,你和他有過任何聯絡嗎?
當我開始投入這部電影的計畫時,不幸地詹姆也剛過世,因此我從沒和他會面過,但我倒是和他夫人葛洛莉及孩子見過好幾次面。我對他們在羅賓島上的生活以及當時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情形有很多疑問,葛洛莉在這方面提供很多幫助。



關於拍攝地點的選擇,是否都是南非實景拍攝?聽說演員方面也真的找了幾位曾經歷種族隔離制度的人來演出。
為了讓電影更具真實感,在當地拍攝是必須的,而且得要在真實歷史場景。我必須說,在南非拍電影、和南非當地團隊合作,真的是很棒的經驗!他們都非常厲害,很多美國或歐洲電影都會到南非拍攝,南半球與北半球氣候相反,那裡總是天氣晴。電影的焦點:種族隔離,雖然事件已成歷史,但發生的時間距今並沒有太久,這仍是一個公開的傷痛。我不認為它是禁忌不可碰觸,畢竟的確造成許多傷害,所以,拍這部電影對許多人和我們整個工作團隊都有極大意義。

什麼原因讓丹尼斯海斯柏願意演出曼德拉一角?
我們想找一位男演員能充分表現出曼德拉的智慧,在年齡上又和劇情符合。今天我們所想像的曼德拉是一位老者,但在電影中,曼德拉正是青壯年,所以我們需要一位演員能從年輕演到老。當我和丹尼斯海斯柏會面時,得知他熱切渴望演出曼德拉的心意。對於演員來說,演出知名人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些人在一般大眾心中已有既定形象,然而丹尼斯並不懼怕,並很神奇地建構出屬於他觀點中的曼德拉形象,準確掌握角色精髓。我認為他有了一次超完美演出。

電影跨約將近20年。你對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曼德拉有什麼瞭解?
我想很少人認識60年代的曼德拉,也很少人知道那時的他長什麼樣子,但70年代末與80年代,因為釋放曼德拉的運動,人們開始認識他,而他也成為南非自由民主的重要圖騰。對我來說,曼德拉的事蹟最撼動人心的部分,在於經歷27年牢獄生活後,當他出來時,仍堅定地說:「為了拯救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寬恕彼此,我們必須瞭解彼此,和解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認為那是非常美好的。假如沒有曼德拉,我想南非到現在可能都還在內戰。



演員訪談:
喬瑟夫范恩斯—飾演監獄警衛 詹姆桂格里
為什麼想演出這部電影?扮演這個角色?
好的導演、劇本、角色、電影主題,都是我想接演的原因。第一次讀到劇本我就愛上它。電影橫跨20年,角色在當中也有極多轉變。他必須面對從小被教導的價值觀崩解,並勇敢跨出安全範圍之外,展露隱藏內心的道德良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故事,對演員來說,也是令人興奮的演出機會。我想對於詹姆桂格里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轉變是從他小時候在農場,和那位黑人男孩的友誼開始。黑人與白人這樣的友情在當時非常少見,對詹姆來說,是全新的新鮮經歷。這場友情對他成年產生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對詹姆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不惜一切也會守護。然而當時,那個年代,他卻必須在家庭和工作之間衡量、抉擇。電影從詹姆的家庭出發,他想給孩子們最好的。他有工作、他想讓他們快樂、他帶他們到島上,期待即將來臨的新生活,雖然島上充滿所謂的「罪犯」,但他有自信能讓孩子遠離,不再過開普敦那樣擔心受怕的生活。然而因為會說科薩語,他得因公接近曼德拉,他開始知道有些事必須開始對抗。

你認為這部電影能告訴今日的我們什麼?
曼德拉毫無疑問是我們心中偉大的慈善家、人道主義者。他啟發並改變許多無知心靈,例如我在電影中那個角色,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課。也許有時候我們所認為的自由民主,其實是讓自己的思想被禁錮在另一個人的觀點裡。另外重要的一課就是,如何欣賞他人文化是經由他人的眼睛、而非我們自己的,我想這就是詹姆桂格里在這過程中所學到的,他最終經由他人的眼睛來欣賞他人的文化與理想,並進而瞭解。我認為這是非常勇敢的一大步,也是最重要的。

對於演出做了哪些準備?
最重要就是學習科薩語。電影中很多場都會用到,尤其是詹姆和曼德拉私下談話時。另外還要學習荷裔南非人的口音。除了語言之外,還得學習用木棍打架,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需要許多技巧,這也在片中有重要地位,帶出許多精彩橋段,代表詹姆童年時與黑人男孩的交往為他人生帶來重大影響,讓他願意去瞭解自己以外的文化。



丹尼斯海斯柏—飾演 曼德拉
為何想飾演曼德拉?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他是曼德拉。他絕對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五人之一,即使受到政治冤獄27年,但在出獄後,他仍為南非的民主自由努力奮鬥。

要演出這樣一個崇高的人,不覺得有些恐懼嗎?
其實是非常誠惶誠恐的。一方面對於將飾演我所尊敬的人物而感到興奮,一方面也害怕自己無法掌握精髓。但我信任比利(導演),而他也信任我,就是這樣互信的合作關係,讓我決定接下這角色,並且一定要做到最好。

關於曼德拉和獄警詹姆桂格里的友誼。
曼德拉知道桂格里雖然身穿獄警制服,但他內心還存在善良的「人」的本質與良知,因此在他心中,他想發展兩人友誼,他知道桂格里不同於其它獄警般冷血無情。也因為桂格里會說科薩語的關係,曼德拉認為他可以成為兩個世界的橋樑。

在表演技巧上,除南非口音外,如何模仿曼德拉特殊的聲線?
我做了非常多關於曼德拉的研究。仔細聆聽他所有公開演說的資料。但我認為他不是一個擅長演說的人,也是會出錯,這部份讓我覺得很親切、貼近人性。除了聽大量錄音帶之外,我還有一個很棒的會話老師。我們不斷練習、練習、練習,揣摩自己變成真實的曼德拉。

飾演曼德拉,有什麼特殊技能是必要學會的?
有一個很特殊的技能,就是用細長的木棍戰鬥,在片中這是黑人的傳統遊戲,在川斯凱成長的獄警詹姆桂格里也深諳此道。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雖然有些粗暴野蠻,但它更像一種特殊的舞蹈!相當有趣!



戴安克魯格—飾演 詹姆的妻子 葛洛莉
談談飾演葛洛莉的心路歷程。
當我第一次讀劇本時,馬上被葛洛莉吸引,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強勢堅毅、情感激烈。有一場戲,葛洛莉告訴她的孩子:「白人一邊,黑人一邊,這是上帝要我們生活的方式。」老實說這觀點我並不認同,但為了演好角色,這將是一個挑戰,我必須試著去瞭解那個複雜的年代,瞭解葛洛莉在其中是如何轉變與成長,這經歷其實也是當時南非人民共同的生命經驗。我認為演到了一個非常棒的角色。

和真實的葛洛莉會面,對於在電影中表演的幫助?
和真實的葛洛莉會面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啟發。當讀劇本時,我想:「要如何演出一個如此種族主義心態的女人。」我認為觀眾將無法同情、喜歡她,這讓我十分困惑,但在會面後,一切都有了答案。原來她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女人。詢問她關於種族隔離年代的問題後,也就更瞭解當時情況。舉例來說,當時她是否真的相信曼德拉是恐怖份子?她回答:「是的,一點都沒錯。」她解釋,直到1976年前,他們都沒有電視,而那個年代的女人幾乎都是在曼德拉被釋放那一刻才看到他的真面目,她也從沒讀過《自由憲章》,因為政府總宣稱那是共產黨的宣傳小冊。我想葛洛莉代表了當時南非大部分白人的心態:懼怕非洲民族議會、認為他們危害到社會治安。我決定在詮釋葛洛莉時,將重點放在她對家庭的關注呵護,以及對丈夫的全心相信(丈夫也是她對世界的唯一連結)。



關於曼德拉:
南非黑人民族主義領袖和政治家。科薩人酋長之子。1942年在維瓦特蘭大學取得律師資格,1944年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沙佩維爾慘案(1960)後,曼德拉放棄非暴力立場,幫助成立非洲民族議會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1962年被捕,判處終身監禁。曼德拉在南非黑人中獲得廣泛的支持,並且成為國際上轟動一時的案件。

1990年戴克拉克(F. W. de Klerk)釋放曼德拉。1991年曼德拉取代坦博(O. Tambo)成為非洲民族議會主席。他與戴克拉克因致力於終止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及和平過渡為非種族的民主制度,而在1993年共獲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在南非第一次全種族大選中當選為總統,到1999年卸任時,他已成為後殖民地時期非洲最受尊敬的人物。

作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曼德拉以他完美的道德風範贏得世界讚譽。在曼德拉領導下,南非由一個長期實行野蠻、落後、殘暴的種族隔離制度國家,變成一個民主國家。在這場革命中,曼德拉向世人證明了他是一個從不退卻的勇敢鬥士。

曼德拉語錄:
「沒有人生來就因膚色、背景、宗教而去恨其他人。人們必須學會恨,假如他們瞭解恨,他們便能懂得怎樣去愛。」—出自獄中自傳《漫長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

「我已準備好赴死。(I am prepared to die.)」—1964年4月20日,Rivonia大審開場辯護狀

曼德拉對於詹姆桂格里的描述:「他是我見過最有教養的監獄警衛,總是謙恭有禮對待每一個人。說話溫和,有很好的觀察力與對時局世事的看法。我非常尊敬他。」



導演介紹:比利奧古斯特
1948年出生於丹麥。1987年曾以【比利小英雄】(Pelle erobreren)紅極一時,橫掃奧斯卡與金球獎,拿下最佳外語片,更是1988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隨後受到英格瑪柏格曼賞識,執導柏格曼撰寫的電影劇本【情天未老】(The Best Intentions)。1992年,該戲讓比利拿到第二座金棕櫚獎。同時他也執導兩集喬治盧卡斯的電視製作【少年印第安那瓊斯】。1993年首度進軍好萊塢,導演由梅莉史翠普、葛倫克蘿絲、傑瑞米艾朗主演之【金色豪門】,隨後佳作連連。2007年最新作品【再見曼德拉】,改編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獄中生活20年,血淚斑斑之餘,也希望喚起世人和平民主自由的良心。

著名電影作品:
2007 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1997 孤星淚(Les Misérables)
1993 金色豪門(The House of Spirits)
1992 情天未老(The Best Intentions)
坎城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1987 比利小英雄(Pelle the Conqueror)
坎城金棕櫚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演員介紹:
喬瑟夫范恩斯:
出生英國,成長於愛爾蘭,是知名演員雷夫范恩斯的弟弟。曾參加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是經驗豐富的舞台劇演員。1998年接連演出兩部古裝片【伊莉莎白】和【莎翁情史】,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人氣迅速竄升,獲得不少電影獎項的提名與肯定,成就不輸哥哥雷夫范恩斯。此次和雙金棕櫚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都合作歷史大片【再見曼德拉】,演出看管曼德拉長達20年之久的白人獄警,除了捨棄帥氣外型,由年輕演到中年之外,更勤練南非口音的英文及當地慣用的科薩語,準確掌握由冷酷無情到同情、再到心生認同感的心理變化,表演極具層次感。和曼德拉之間那不可言說的堅定友誼與信任,更是令人動容。

著名電影作品:
2007一刀未剪的童年(Running with Scissors)、豬頭滿天下(The Darwin Awards)、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2001心塵情緣(Dust)、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s)。
1998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6偷香(Stealing Beauty)。



丹尼斯海斯柏:
近年在影集【24反恐任務】飾演美國總統大獲好評,並獲金球獎提名。之後星運看漲,陸續演出許多知名電影,如和茱莉安摩爾合作【遠離天堂】、和雷恩菲利普演出【雙面特勤】,以及戰爭劇情片【鍋蓋頭】。2007年於【再見曼德拉】中演出家喻戶曉的曼德拉,真實呈現長達27年獄中生活血淚,除了在口音及肢體動作上的努力之外,內斂演出自由鬥士對民主的堅持,宛如曼德拉本尊現身般令人感動。丹尼斯海斯柏除了在大銀幕上為民主自由奮鬥之外,私底下也致力於防制愛滋病及關懷哈林社區等運動。

著名電影作品:
2007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雙面特勤(Breach)。
2005鍋蓋頭(Jarhead)。
2002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
2001-2006 24反恐任務(24)
1999異次元駭客(The Thirteenth Floor)。
1999疑雲密佈(Random Hearts)。
1997一觸即發(Absolute Power)。



戴安克魯格:
1976年出生德國,在倫敦皇家芭蕾舞團習舞,直到受傷後才終止舞蹈事業。之後返回德國成為頂尖模特兒,在盧貝松建議下決心從事表演。2004年可說是她閃亮的一年,除了在史詩片【特洛伊】中演出第一美女海倫,與布萊德彼特和奧蘭多布魯合作之外,又與喬許哈奈特演出驚悚愛情片【第三者】、和尼可拉斯凱吉演出【國家寶藏】,部部賣座片,讓戴安克魯格一舉成為紅遍全球的明星,這位來自德國的美女迅速在好萊塢站穩腳根,未來不可限量。2007年新片【再見曼德拉】中飾演獄警詹姆桂格里的妻子,在當時政治混亂肅殺的年代,以堅強的心情撐起家庭,忠誠相信丈夫與國家,只為求一個美好單純的生活遠景。戴安克魯格溫柔詮釋那個年代的女人,在革命男人背後,成為最強韌堅毅的倚靠。

著名電影作品:
2007國家寶藏2:古籍秘辛(National Treasure II: The Book of Secret)、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2006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
2005近距交戰(Merry Christmas)。
2004特洛伊(Troy)、第三者(Wicker Park)、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盧貝松之雷霆殺陣(Michel Vailla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