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伊朗紀錄片影展】預告欣賞:
片名:一個人在德黑蘭(Alone in Tehran)片長:24min
導演:皮盧斯.卡藍塔力(Pirooz Kalantari)
影片簡介:
貝荷娜絲.佳法莉(Behnaz Jafari)是一位24歲的女演員。自幼喪父的她,在母親過世後獨自生活,靠電視劇的演出維生。有的時候演出有錢,有的時候電視台說經費不足;也有時候,身為一個演員,卻得不到想要的角色,獨自面對挫折。「她們說,女孩子就應該像個女孩子,溫馴可人。」佳法莉對著鏡頭說,她發現同齡的朋友還在唸書、跟父母親拿零用錢,有的人已經結婚生子。一個女孩子應該什麼樣子?「妳可以出國。妳應該結婚,別浪費時間。妳什麼時候長大?」有著成打的意見要她想清楚。本片記述一個24歲女子在德黑蘭的生活,並對比女性長輩的意見與同齡朋友的想法,透露現代伊朗女性在追求人生時所面對的酸甜苦辣。
片名:刑法第六十一條(Article 61)片長:65 min
導演:馬赫娃什.謝克侯列斯拉米(Mahvash Sheikholeslami)
影片簡介:
導演在愛文(Evin)女子監獄訪問四位殺了施暴者的女性,記述她們的生命故事。伊斯蘭刑法的第六十一條明令,當一個人的生命或名譽受到立即性威脅時,可以武力反抗。但是事實上,當伊斯蘭婦女犯殺人罪時,法官極少採用第六十一條,反而採用傳統習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quid pro quo)做宣判依據。如果婦女遭到強暴,她們會被控通姦罪,處以死刑;如果她們親手殺了強暴者,她們會被控謀殺罪,處以死刑。本片穿插著這四位女性的經歷,以及她們的家人缺乏法律援助、禁止再上訴的現況。她們以求情書或國際人道組織的聲援求得緩刑,也有一兩個人曾因此被釋放,但這都是極罕見的案例。
片名:和聲(Back Vocal)片長:40 min
導演:墨塔巴.米塔瑪斯博(Mojtaba Mirtahmasb)
影片簡介:
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 1979)發生至今三十年,女性歌手仍被禁止獨唱。本片紀錄多位伊朗女歌手如何在法律的限制下,傳唱伊朗女性的聲音。2003年伊朗女性音樂家(Iranian Women Musicians)一書出版,引起社會輿論,經極端教義派大肆撻伐後,伊朗政府將作者起訴並監禁。「只要我一唱歌,我便犯罪了。」伊朗裔知名女歌手古古許(Googoosh)如此說道。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伊朗音樂家紛紛離境,尋求海外400萬伊朗僑胞的支持。美加地區成為伊朗音樂家的新天堂。留下來的音樂家必須遵守政府的規定,修改音樂編排、改變表演方式。導演拜訪多位伊朗女性音樂人,記錄她們進行藝文創作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努力。
片名:朦朧的自由(FREEDOM IN THE FOG)片長:21 min
導演:那瑟.薩發利安(Nasser Saffarian)
影片簡介:
皮秋兜(Picciotto)是一個老太太也是一位反戰人士,她住在美國白宮前面已經26年。她在廣場上搭起小小的帳棚,帳棚旁邊擺放反戰的照片與標語。她每天風雨無阻地向遊客說明,甚至辯論反戰與反核武的思想。她曾經被抓到警局八次,也曾被陸戰隊以暴力毆打威脅。導演比對他自身從伊朗來到美國前後所獲得的美國印象,他對自由也有更多的啟發與思考。「這位女士,就某種程度而言,即是自由的象徵;這樣的自由在我的國家就像是一場夢。但是很明顯地,自由的標語遠比自由本身更繽紛奪目。」
片名:萬有引力(Gravity)片長:54 min
導演:賽耶德.雷沙.法塔(Seyed Reza Fattah)
影片簡介:
影片以導演自己的經歷開始,接連記錄四則真實事件,探討人的生命、命運與思想意志三者的相互吸引。導演在作極限運動的時候,腿部與腰部曾經先後嚴重受傷,兩次醫生宣佈放棄的情形下,他都利用意志力與復健奇蹟般回復健康。這兩次經驗讓他體認到,一個人會發生什麼事跟他的意志思想脫離不了關係。阿里(Ali)是導演第一個拍攝的對象,他一個有多年經驗跳傘好手,因為希望在鏡頭前有與眾不同的表現,選擇先靠近山壁再拉繩降落。沒想到這個想法卻讓他降落前撞上山壁……。跳傘事件發生以後,導演進行公路汽車賽的拍攝工作。他們前往拍攝地點時,竟巧遇一起車禍。導演與工作人員緊急聯絡消防隊趕來現場;此時,車禍的搶救與公路汽車賽正同時進行……。賈維德(Javad)是一名越野車賽車手,即將在大批群眾面前表演跳躍。教練告訴他:「你跳得過去。加速跳過去,要不然回家。」他覺得壓力很大,在賽車場旁邊向阿拉祈禱……。從空中到陸地,本片最後一個事件在海邊發生。導演與一群友人到海邊潛水。下水前檢查氧氣設備的時候,朋友的氧氣量比較低,雖然如此但是他們還是決定下水。兩個小時之後他們上岸,沒有發現朋友的蹤影……。
片名:我不是核能(I’m not Nuclear Energy)片長:34 min
導演:眉賀迪.勾班剖(Mehdi Ghorbanpour)
影片簡介:
藍薩(Ramsar)鎮的輻射指數超出正常水準,在鎮議會選舉期間引起激烈的辯論。哈森.普曼蘇里(Hassan Poormansuri)從教育部退休,是藍薩鎮土生土長的居民。他發現從小長大的鎮已經受到核污染,對鎮民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害。有些婦女感到身體沈重,有的村落十個人竟有八個人得了癌症。有的鎮民認為提起核污染的問題只會造成地價跌落,觀光事業衰退,對藍薩鎮的發展沒有好處。官員認為哈森的論述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另一位參選人查佛什.薩尼(Chavoshi Sani)認為核能是嚇唬美國人的,微量的輻射還可以治療癌症。
片名:拉列與拉丹(Laleh and Ladan)片長:36 min
導演:穆罕默德.札法利(Mohammad Jafari)
影片簡介:
拉列和拉丹.比加尼(Laleh & Ladan Bijani)是連體姊妹,她們的頭連在一起,生活對她們而言一點也不容易。她們像是一個人,又像是兩個人一起過活。為了活得像一個人,為了追求各自的人生,她們決定開刀做分割手術,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拉列希望成為新聞記者,拉丹希望成為維護人權的律師。醫師警告她們,開刀可能造成她們的個性改變,甚至會造成腦死、死亡等嚴重後果。「即使我們其中一個犧牲了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知道有一絲機會。」片中記錄這對連體姊妹面對人生,做出重大選擇的過程。
片名:總統米.昆巴(President Mir Qanbar)片長:66 min
導演:穆罕默德.什巴尼Mohammad Shirvani)
影片簡介:
米.昆巴(Mir Qanbar),一個74歲的內政部退休官員,投身總統與國會議員的選戰。儘管勝算不高(過去幾年他已經多次參選失敗),米.昆巴和他的好友賽佛拉(Seifollah)仍努力不懈地拜訪村莊,遞傳單、與村民談話、瞭解他們的需求。米.昆巴居住的省分相當貧窮,他和賽佛拉必須每天騎著腳踏車、三輪車,在土路上顛簸。當導演見到他們時;賽佛拉似乎不在意自己的肢體障礙,他們跋涉、對選民闡述理念,導演也從他們身上重新認識了這場選舉。導演向米.昆巴提出詢問,請他說明他的政治目標、他對民主、言論自由、恐怖主義、人權等重要議題的看法。在片中,導演以「總統米.昆巴」稱呼他,米.昆巴坐在鏡頭前方,穿上最好的外套。導演並穿插家人與村民對他參選的看法,帶入不同的觀點。
片名:學生當家(School in the Hands of Children)片長:48 min
導演:山德.歐羅德(Zand Orod)
影片簡介:
德黑蘭一所國中,每年開放兩天讓學生治理校園。本片從一開始的候選人提名開始記錄,並拍攝學生的政見發表與拉票造勢。學生可以競選擔任老師、教官、或其他行政職。獲得多數票的學生在兩天內必須善盡自己的職責。學生治理學校的時候,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一邊上課要一邊管秩序,管了秩序又不一定公平,不公平又需要開會或尋找其他仲裁的方式。學生透過校園自治,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學校的經營,並學習像大人一樣溝通處理。
片名: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Tehran is the capital of Iran)片長:17 min
導演:卡穆蘭.舍得爾(Kamran Shirdel)
影片簡介:
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Tehran is the capital of Iran)。導演在1964年從羅馬回到德黑蘭,開始研究並拍攝伊朗社會的黑暗面,完成六部此類題材的作品。但是這些影片以及素材,後來皆被沒收、禁止發表。在伊斯蘭革命(1979年)之後曾有一段短暫的時間解禁,導演得以在這段時間完成剪輯。本片為六部作品其中之一,記述伊朗政府於1963年推行白色革命(White Revolution)以後,德黑蘭南方的克哈撒內(Khazaneh)城內居民生活的改變。片中訪問十幾名不同背景的民眾,包含學校孩童、紙袋工人、洗衣婦、流浪漢等等。
片名:卡列(QALEH)片長:18 min
導演:卡穆蘭.舍得爾(Kamran Shirdel)
影片簡介:
卡列(Qaleh)位於德黑蘭南部,是性工作者的聚集地。導演訪問許多女孩子,記述她們的人生故事。本片在拍攝過程中遭政府取締並沒收素材,在伊斯蘭革命(1979年)時曾短暫解禁,由攝影師卡維.勾勒斯坦(Kaveh Golestan)完成剪輯。卡列曾經參加許多影展,奪下許多紀錄片影展大獎。
The Fipersci Award in Krakow Int’l Film Festival -1980
Diploma of Merit – Moscow Film Festival – 1980
Milad Film Festival, Iran – 1980
片名:德黑蘭:第25個鐘頭(Tehran: the 25th hour)片長:20 min
導演:賽佛拉.薩麻第安(Seifollah Samadian)
影片簡介:
1998年11月29日,伊朗國家足球代表隊進入世界盃前32強。平時安靜的德黑蘭街道變得熱鬧、充滿歡樂,不同族群的伊朗人團結在一起慶祝勝利。這一天是伊朗近代史中最快樂的一天,被稱為「甜蜜星期六」。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300多萬伊朗人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離開伊朗。之後,伊朗與伊拉克的戰爭、伊朗內部政局的動盪、加上西方媒體的負面報導,使得伊朗的形象充滿悲傷與苦悶。取得世界盃資格將伊朗人再一次團結起來,並帶來久違的歡樂。
片名:勾達法麗德的故事(The Story of Gordafarid)片長:35 min
導演:哈地.阿發立德(Hadi Afarideh)
影片簡介:
那卡力(Naqali)是伊朗傳統的劇場說唱藝術,由男人獨唱,長久以來禁止女性參與。女性也不得出現在那卡力的表演場所,如咖啡廳、公眾廣場等。本片記錄伊朗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法德美.哈畢畢薩德(Fatemeh Habibizad)。她積極地拜訪耆老,學習伊朗不同區域所發展的說唱形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身為女人,承受不同的社會壓力。她被稱呼為「勾達法麗德小姐」。她證明女性也能作男人的工作,就像伊朗史詩王書(The Book of Kings)中的女英雄勾達法麗德(Gordafarid),在男人之前挺身而出為伊朗戰鬥。
片名:八點半的火車(The Train of 8:30pm)片長:17 min
導演:貝禾薩德.克侯達維西(Behzad Khodaveici)
影片簡介:
火車民營化以後,晚上八點半從德黑蘭(Tehran)發到雅茲德(Yazd)的火車沒有餐廳。一名學生決定向當局遞交請願函,改變這個不合理也不方便的情形,他與其他同伴開始收集火車乘客的簽名。學生們收集簽名的舉動,引起火車警衛的注意,雙方的衝突漸漸升高…。
片名:風返,寂(Wind Again, Soundless)片長:13min
導演:阿敏.加達米(Amin Ghadami)
影片簡介:
伊朗東南部的哈矛湖(Hamoun)在1997年乾涸。從那時候起,席斯坦省(Sistan)一年吹120天的季風,將湖底的沙颳向附近村落,猛烈的風與飛沙造成居民極大的困擾。本片記敘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一群師生挑戰風沙回到學校的過程。導演在片子結尾處,引用波斯古詩人菲爾多西(Ferdowsi)的詩句:「即使面對艱困貧窮你仍須堅強;你或許聽到大地與自然正抱怨著人類的漠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