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女兒說:「我從沒見過『和平』,但我相信『和平』和妳一樣美麗。」這句對白是看完這部電影後,幾天以來,讓我不斷反覆的一句話。

在台灣不容易看到越南電影,許多年前絕色影展中曾有部讓我很難忘的《戀戀三季》,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那是一部很美麗也有無限哀傷的電影,雖然也不完全是越南電影。在《戀戀三季》這部電影裡所演出的是戰後越南努力新興的年代,沒有戰爭,但國家貧窮,小孩在街上討生活,女人被迫向觀光客出賣身體來維生,用三段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來表達越南人民的無奈。

日前有幸參加《穿白絲綢的女人》的特映會,這部電影說的是戰爭前,從法國還統治著越南的那個年代說起,鏡頭下是一對平凡不過的貧窮家庭的故事。台灣人用油麻菜籽來形容女人的一生,落到哪,長在哪;這部電影的導演則是用婚禮的長服來代表一個女人的一生,白色的絲綢長服是越南女子的嫁衣,象徵傳統、純潔和奉獻,無私的付出。

導演安排著影片中的白色長服扮演著傳承及維繫的「母親」的角色,駝背的男主角在出生後被遺棄在樹下時所包裹的這件母親的長服是他唯一的血緣證明,他將這件長服贈送給女主角作為婚紗,由母親傳給兒子,再由丈夫交給妻子。當這對戀人逃到南方,有了孩子安定下來後,升格為母親的丹在洪水中哄著襁褓中的大女兒時,丈夫自水中拾起載浮載沉的白長服,裡面包著兩人訂情之約的檳榔,這粒檳榔已發了芽,就像是丹從少女變成母親一樣;之後因為家計困難,丹必須要靠賣母乳哺餵老人來紓困,被丈夫不諒解與憤怒責打也一一包容,就像當初包著駝背嬰兒的長服一樣,溫柔的包容著一個不體貼的丈夫。



為了女兒讀書,丹將這件準備在婚禮時所穿的婚紗裁剪給女兒做制服,並交代女兒要優雅、智慧,將衣服與婦德傳承給女兒們,直到二女兒因為不注意把墨水打翻在衣服上,在河邊洗滌衣服時,長服差點隨水流飄走,也預言了丹的未來- 大女兒在學校讀書時因空襲而喪命,像洗不淨的墨水,這樣的傷痛留在母親心上;最後丹為了多攢些錢讓二女兒買件白長服,被洪水沖走。

除了這個主軸,還有一些對比的小插曲,最明顯的要是貧富之間的對比與諷刺。電影開始沒多久就讓在破房子裡與駝背約會的丹遇到了幫傭家中的小姐和男友,兩對情侶,有錢人家的少爺小姐穿著乾淨的白色衣服四處遊玩約會,而丹與駝背只能偷閒在破房子裡約會,當兩對情侶面對面站在一起時的衝突;總督與法國官員涼亭裡在討論越共的事,同時也在責罰疑似越共的農民,駝背仔要偷米去給一位好幾天沒吃飯的婦人和她的孩子,而涼亭裡的留聲機裡悠悠傳出了Edith Piaf的La Vie En Rose;丹為了幫女兒籌學費到富裕人家應徵哺育母乳的奶媽,她的小女兒(取名為富有)還在家中餓著肚子哭著,而她擠出來的母乳被拿去餵兩隻小狗,之後才得知要哺餵的對象是一位一隻腳已踏入棺材的老人,導演所拍攝的這個富裕人家,就場景和服裝看起來並不太像越南的富裕人家,房子的內部裝潢、老人和姨太太的服裝比較像中式的裝潢與旗袍,連那猥褻的工具也有看似中式的雕塑。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覺得這部電影比較像在表達一種「憤怒」-對中國的憤怒、對美國的憤怒、對戰爭的憤怒。連駝背仔發現丹為了錢去哺餵老人而憤怒所說的那一番話也是有弦外之音的,也許導演要表達的是越南女子為了家庭無怨無悔的付出,但多少看起來有些…怪怪的-因為有不算少數的越籍女子嫁來台灣或是到台灣從事看護之類的工作,其實最初都是因為在越南生活不易,家中急需金錢,所以才會離鄉背景,多少也是與經濟有關的,駝背仔和丹之間的對話,仔細想想下反諷意味十足。

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由一陣淒厲的打罵聲開始,由返家拿白長服的二女兒將母親的衣服綁在樹枝上彷彿舉著白旗似的在逃難中的人潮中找尋失散的父親與妹妹,再接以紅色的畫面與黑白的戰爭苦難畫面交錯做為結束。導演以他的方式來表達出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識、對自己國家的認同與讚美,表達了越南人民對於戰爭的無奈與憤怒,偶爾出現的一家人和樂融融歌唱的畫面,也許是在提醒我們珍惜身邊的家人與所愛的人。

也許是我想太多,看看越南的國土形狀還頗像一個背部隆起的人。


※ 轉載自 『歲月的容顏』部落格 http://aopchen.blogspot.com/2007/03/white-silk-dres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