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jostar2(周星星電影評論)


金棕櫚獎:《圍牆以內》(Entre les murs),法國導演洛宏康鐵 (Laurent Cantet)
評審團大獎:《蛾摩拉》(Gomorra),義大利導演馬泰歐
軋洛尼 (Matteo Garrone)
最佳導演獎:土耳其導演努利
畢格傑朗 (Nuri Bilge Ceylan),《三隻猴子》(Üç maymun)
最佳劇本:比利時導演呂克
達顛 (Luc Dardenne) 跟尚-皮耶․達顛 (Jean-Pierre Dardenne),《羅娜的沈默》(Le Silence de Lorna)
最佳女演員獎:《通行路線》(Linha de Passe) 的(巴西)桑德拉
․寇維洛尼 (Sandra Corveloni)
最佳男演員獎:《切》(Che) 的(美國)班尼西歐
戴托羅 (Benicio del Toro)
評審團獎:《大牌明星》(Il Divo),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提諾 (Paolo Sorrentino)
金攝影機獎:《飢餓》(Hunger),英國導演史提夫
麥昆 (Steve McQueen)
影展特別獎:法國的卡特琳
․丹妮芙 (Catherine Deneuve) 跟美國的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表彰他們所有的作品的表現。

在影展期間備受好評的《和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 跟伊爺的 Changeling 完全沒撈到任何一個獎。但周星星我說過,伊爺的《神秘河》也是類似,所以,不用急,《和巴席爾跳華爾滋》跟 Changeling 都會在下半年備受矚目。重點是最好要有台灣片商買下《和巴席爾跳華爾滋》,而不是時機恰巧地沒在本屆台北電影節遲到、缺席。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正式競賽單元:《三角洲》(Delta),匈牙利導演康乃爾蒙德魯佐 (Kornél Mundruczó)
一種注目單元:《飢餓》(Hunger),英國導演史提夫
麥昆 (Steve McQueen)
平行單元:《黃金城》(Eldorado),比利時導演卜力
․藍內 (Bouli Lanners)
 
「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 單元公布得獎名單:

一種注目獎:《圖潘》(Tulpan)哈薩克導演瑟傑․德沃茲弗伊 (Sergei Dvortsevoy)
評審團獎:《東京奏鳴曲》(トウキョウソナタ,Tokyo Sonata),日本導演黑澤清

評審團心動獎 (Coup de coeur):《九號雲》(Wolke Neun),德國導演安德雷阿斯․德黑森 (Andreas Dresen)
最有希望獎 (Espoir):《瘋狗強尼》(Johnny Mad Dog),法國導演尚-史鐵番․梭維禾
(Jean-Stéphane Sauvaire)
K.O. (K.O.):紀錄片《泰森》(Tyson),美國導演傑姆士․托拜克
(James Toback)
如果有些獎的名稱很……無厘頭,那是因為,根據「一種注目」的傳統,評審團有權去命名他們要頒的獎是叫什麼稱呼。

 
回到二
○○八「一種注目」單元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4866715
 
平行單元已發布得獎名單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頒給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籍的女導演阿伊達․貝嵇奇 (Aïda Begic) 的首部作《雪》(Snow)。今年的 Palm Dog 則是出現在由凱莉․瑞哈特 (Kelly Reic
hardt)
的《溫蒂跟露西》(Wendy and Lucy) 中的露西 (Lucy)。露西是誰?OK,露西是溫蒂的狗。


露西沒辦法親自來領獎,因此是由牠真實的主人、本片導演凱莉․瑞哈特代為領獎:獎品是一個狗環,在那上面繡有「Palm Dog」字樣。

懂法文的話,將看出「Palm Dog」是有趣的諧擬:金棕櫚的法文是 « Palme d'or »,唸起來跟「Palm Dog」差了字尾的子音。

「導演雙週」單元的部分,斯洛伐克男導演宇萊․雷霍斯基 (Juraj Lehotsky) 的《盲目的愛情》(Slepé lásky) 獲得「藝術論文」獎 (Art et Essai),比利時男導演卜力
․藍內 (Bouli Lanners) 的《黃金城》(Eldorado) 同時獲得「年輕視野」獎 (Regard Jeune) 跟「歐羅巴電影獎」(Label Europa Cinémas) ──頒給「導演雙週」單元裡面的最佳歐洲影片。

提醒大家,去年是愛爾蘭導演雷尼․亞伯拉罕森 (Lenny Abrahamson) 的《車庫》(Garage) 獲「藝術論文」獎,荷蘭導演安東․寇彬 (Anton Corbijn) 的《控制》(Control) 獲「年輕視野」獎,同時也獲得「歐羅巴電影獎」。

本部落格提醒您 2006 年的「導演雙週」單元「藝術論文」獎是義大利演員兼導演吉姆․羅西․史都華 (Kim Rossi Stuart) 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屋頂上的童年時光》(Anche libero va bene),「年輕視野」獎是美國導演茱莉亞․羅克鐵夫 (Julia Loktev) 的《日夜日夜》(Day Night, Day Night)
 
金棕櫚獎(法國片)是由洛宏
康鐵執導的《圍牆以內》(Entre les murs),在最後一天才放映。目前,法國的影評近乎都是正面的;但就怕國際影評人不太懂法國的教育/社會問題的基礎,會誤以為它只是講學校生活的片。

洛宏
康鐵為了《圍牆以內》做出很多大膽的嘗試:原作者弗杭蘇瓦․貝果多 (François Bégaudeau) 有在幫《電影筆記》寫影評,但從未擔任職業演員過;因此這也是他第一次在鏡頭前演出。然後,影片中近二十位學生全都是非職業演員,導演洛宏康鐵甚至為他們開了工作坊 (atelier),也就是這近二十位學生是跟著導演洛宏康鐵以及弗杭蘇瓦․貝果多(跟另外一位編劇)一起展開編劇工作坊,討論哪些情境該如何處理。因此,全片毫無任何一位職業演員!

《圍牆以內》不只是在講學生紀律的問題,甚至關聯到學生捉弄男老師男同性戀傾向的「不尊重」,學生家長的異常非理性(片中有家長完全不會講法文,發瘋式地亂罵 [ 並且故意不上法文字幕 ] ,其子則代為翻譯成很禮貌性的言辭)……雖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