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www.funscreen.com.tw/ShowSee.asp?S_NO=31.=21


大陸新生代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是一部視覺與故事都令人震懾不已的影片。

陸川的上一部影片《尋槍》描寫姜文飾演的鄉下公安遺失警槍的故事。雖然影片極其後現代的敘事風格跟前現代的社會背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整個情節與緊張氣氛的營造已經可以看出這位新銳導演說故事的潛力。

陸川的第二部影片《可可西里》是關於海拔四千七百英呎的原始高原可可西里上一群可歌可泣的巡山員的真實故事。八0年代由於盜獵猖獗,這片人煙罕至的高原上美麗的藏羚羊,數目竟在數年內由一百萬頭銳減至一萬頭。等不到地方政府的介入,藏族青年在一九八三年組成了一支巡山隊,由瑞塔領導,艱難地在廣大的高原展開自力保護藏羚羊行動。與盜獵者的武裝對抗與高原環境的險惡讓這群巡山員犧牲慘重。導演陸川根據報章上的新聞,以大量藏族非職業演員,完全在可可西里實地拍攝,完成了這部真實到讓台灣的空氣彷彿也稀薄了的動人電影。

影片以駐守隊員強巴被俘,眼睜睜看著盜獵者以機槍大肆殺戮藏羚羊開始。強巴與羊群同被殺害的鏡頭凸顯盜獵者的冷血無情。隨後一名北京記者受派到可可西里採訪,將影片的觀點從客觀現實轉為主觀的參與,讓觀眾直接融入這群巡山員的生活中,感受他們護衛自己土地的決心。強巴的遇害更增加瑞塔三年來緝捕盜獵者的決心,十天的緝捕行動也讓觀眾了解這個看似單純的決心,背後有多少艱辛、天人掙扎與必須付出的代價。

影片採用紀錄片形式一天一天呈現瑞塔深入可可西里追捕盜獵者的行動。整個十天的行動中,觀眾知道由於人力不足,巡山隊有隊員必須獨自在重要地點紮營守衛三年,也知道由於經費不足,必要時(如隊員高山症發作必須就醫)必須忍痛販賣部份羊皮子。這支資源嚴重不足的巡山隊憑靠著的是瑞塔堅毅的領導與嚴苛的環境裡激發出來的兄弟之情。大片大片的藏羚羊屍骸與羊皮不斷加深巡山隊員與觀眾對於盜獵者的痛恨。從他們將羚羊被禿鷹啄盡屍肉後的骨骸聚集焚燒,如同為親人舉行葬禮般圍繞誦經,我們知道這些被屠殺的羊群,每一隻都像是藏族的子民。巡山隊員即使赤手空拳,即使明知隨著盜獵者的足跡愈往可可西里深處追捕,自己也愈陷入危險,除非對於民族與土地不再懷抱感情,如何能放棄?

然而影片的重點並非是民族英雄與全民公敵正邪不兩立的塑造,帶給觀眾如部份影評人所言的「武俠片」或「西部片」的情節。《可可西里》片中真正的惡人──盜獵者的頭子,要一直到片末才出現。影片呈現的毋寧是在困難的生活環境下兩種人性的對比:當畜養的牛羊陸續死去,帶領兒子協助盜獵者剝羊皮的老家長馬哲林在數度被捕後依舊重操舊業,他心不惡,只是人性生存本能的驅使。瑞塔與他的巡山隊青年同樣是藏人,但卻願意為了保護藏羚羊而犧牲家庭與生命在所不惜,這卻是人性所追求最崇高的情操。片中有一名年輕的巡山員在獨自執行任務時不慎陷入流沙中,經過掙扎仍無法脫身,在流沙滅頂的前一刻他安詳的面仰望天,毫無悔意。在兩相對照下,我們這些藏族巡山員身上看到人性最偉大的光輝。

《可可西里》不僅是一部關於人性的影片,也是當代中國社會面對全球化衝擊的現狀縮影。中國自八0年代起對西方資本主義開放後,珍貴的歷史、文化與土地資源被大規模急速掠奪或銷毀,只為了滿足全球消費市場的需求。不只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如此,北京老胡同的消失,各地駭人聽聞的黑心食品大量湧現,都是可可西里所面臨的浩劫翻版。《可可西里》以葬禮開始,也以葬禮結束。巡山隊的努力與犧牲終於換來了政府的重視,藏羚羊的數目也開始有所回升。只是全中國需要多少個瑞塔隊長才能夠挽救這一場全球化帶來的災難?

《可可西里》獲得去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可謂實至名歸。這部由美商哥倫比亞公司投資的影片,能夠完全不走好萊塢媚俗的風格,十分難得。影片在台灣發行時,由於並未配合好的宣傳,以致於上片後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迴響極為可惜。

「可可西里」據說在藏語是「美麗的青山」的意思,在蒙古語裡是「美麗的少女」。我要說:《可可西里》在電影語言裡的意思是「美麗的電影」。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45571459/20050313232732/


本來是要把陸川放進「精彩的第一部」系列的,因為去年一看完《尋槍》,曾經很興奮地認為該片是繼《有話好好說》、《沒完沒了》後,又一輕盈中見深刻的中國生活黑色喜劇,藉由一樁偶發犯罪事件牽扯出中國平凡人家執拗、暴烈的一面。不過好像也沒什麼印象好寫的了…。

哥倫比亞的亞洲分公司參與投資的中國片《可可西里》,是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大日子上檔的強片,不但獲得本屆東京影展的評審團大獎,也是去年金馬獎最佳影片。這部金馬最佳影片堪稱有史以來最坎坷的得獎片,得了獎卻一直排不上檔期,好不容易確定要在兩間戲院上映,卻又被另一部題材相同的紀錄片《我的藏羚羊》導演劉宇軍指控抄襲…。

《可可西里》以青康藏高原的「可可西里」保護區為背景,描述盜獵藏羚羊份子與巡山保護隊的隊員間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態的作品,出乎意料地悲切壯闊,有著一股「最後」的西部電影的味道。在陸川的堅持與勇氣之下,並未淪為一曲政治正確的主旋律,相反地,導演刻意清除所有過份激動的情緒,讓觀眾隨著記者的身份,一旁觀察多布吉飾演的日泰隊長誓言追緝盜獵人頭頭至死不休的決心。而這部電影在畫面、音樂的極致講究,也滿足了我這類對大衛連式史詩有著無可救藥著迷的觀眾的無限想像。

無論人、動物還是蒼天等生命的尊重(還看到天葬喔)、面對巡山隊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不得不妥協遊走法律邊緣的無奈、隊員間生死與共的氣概、許多都是透過一些小細節敏感地呈現。隊員除了追緝盜獵者,與自然的搏鬥其實更為艱苦。流沙(那場流沙活埋的關鍵戲尤其令人想到《阿拉伯的勞倫斯》)、激流、沙塵、風雪、甚至汽機車油、食物等物質的缺乏,都暴烈而悲劇性地吞噬了生命。雙方的對峙是電影最後的高潮,據說資方曾要求來段你追我逃的動作場面,但陸川選擇向人性的尊嚴靠攏。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russiablue/3/1245457215/20050311011414/


中國導演陸川獲得2004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的《可可西里》是一部兼具環保主題、野地冒險和記者採訪三大主題的電影。

就環保主題電影而言,《可可西里》走得四平八穩。
就野地冒險電影而言,《可可西里》走得亮麗醒目。
就記者採訪電影而言,《可可西里》走得搖搖幌幌。

電影的拍攝動機在於藏羚羊的即將滅絕,人類的無情、殘忍和無知,提供了電影最聳動的素材。

藏羚羊毛絨製成的外套禦寒功效奇佳,歐美市場爭著下藏羚羊絨的訂單,導致價格暴漲,面對暴利誘惑,青康藏高原居民開始大舉捕殺藏羚羊,甚至還因此鎗殺守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員。當地原本百萬頭的牲口很快就瀕臨種危機,陸川只用幾張照片和一兩個鏡頭捕捉荒原大地上成千上百具被人剥去皮毛,只剩骨駭的藏羚羊屍身,就已經讓人感受到一種生靈即將滅絕的淒涼。

誰來捍衛藏羚羊?電影中的安排是一位藏族領袖巡山隊長「日泰」,他在政府不給人也不給錢的情況下,甚至多數隊員都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領到工資的狀態下,依然冒著生命危險上山去追捕盜獵者。這樣的情境設計,無非就是絕地中的一個偉大靈魂的讚歌,完全符合傳統環保主題電影的特質:一位悲劇英雄試圖扭轉命運,他註定失敗,註定要以身殉來喚醒世人。

有了主題,接著需要奇觀。

可可西里原本是個地理名詞,它緊臨昆侖山脈,位於青海和西藏的交界處,它的名字有兩個意思,蒙語是指「青色的山梁」,藏語則是指「美麗的少女」。電影中,更直接透過巡山隊員用這麼一句:「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來形容「可可西里」。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去「可可西里」,觀眾無需涉險,透過電影就可以「神遊」在本片中充份發揚,映入眼簾的高原青山、遼闊無垠的山河美景,以及繁星似海的無污染空間都讓人印像深刻。

更讓人驚歎的還有高原上的生存方式與哲學。可可西里位處高寒缺氧地帶,常年大風,當地人稱做「生命的禁區」,生活在這裡的藏人以天葬儀式,將死亡的肉身回歸自然,對照他們在野地求生,打到兔子就生食兔肉的場景,都是原始至極,卻又自然至極的生命血肉碰撞;巡山隊員脫褲涉水逮人的動作,突兀卻可以讓人對寒原氣候下的自然生態多添許多聯想(褲子遇水就硬,不利奔跑?);高原上快跑追逐逃犯,卻可能演生高山病變;沙漠無情,流砂會吞人……這些充滿濃烈戲劇性格的場景都是引人入勝的奇觀設計。

在環保與奇情的表現上,陸川的表現相當老練,雖說場面調度和攝影技法上還不能超越前輩宗師《阿拉伯的勞倫斯》,但陸川不時將「美麗與無情」做對比,拿「生命與生存的矛盾」做主要論述,都將《可可西里》建構在非常牢靠的電影基地上。

問題在於《可可西里》除了崇高的自然環保主題外,到底傳遞了其他什麼訊息?

盜獵人無非就是地荒了,草盡了,過去的放牧生活已經不能填溫飽,只好冒險逐暴利,殺羚羊剝皮子,他們面容猥瑣,臉上都是歲月印刻的風霜斑紋,被逮後,除了乖乖繳罰款,無非也只是求大爺放他們一馬,讓他們在風雪中自尋生路。他們的悲涼,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對地,巡山隊長日泰萬里緝兇的毅力由何而生?他為什麼熱愛可可西里?上面不給人不給錢只憑一個隊長虛名,日泰如何號召隊員萬里涉險?非官非民的他們不但在路上設關卡,攔阻非法入侵者,動不動就罰款、燒車、私刑拷問,甚至在危急存亡之際,還可以出售他們查扣的藏羚羊絨來救急……在巡山前線,通權達變的處置是必要的,不是任何警備條例或用鎗守則可以規範限制的,陸川的多面呈現確實做到了主要人物的心性探索,不盲目做英雄崇拜,然而全片何以還是給人盲目失焦的錯覺呢?關鍵就在於隨隊山上的記者朵玉。

會說藏語的朵玉當初只因為關心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成立,日泰就接受朵玉的採訪,也讓朵玉目擊他們住家也有為數甚多的藏羚羊皮草,朵玉見証了藏羚羊被屠殺的慘狀,見証了可可西里的美麗,也默默看著日泰在生死存亡關頭,施行遊走法律邊緣的求生手段,冷眼旁觀是他做新聞報導的態度。

然而,《阿拉伯的勞倫斯》裡的英國記者忠實地把站在火車頂上屠殺土耳其人,殺得滿眼血絲的勞倫斯形容成為戰爭劊子手,質疑他的勝戰手段,這種批判力度,讓《阿拉伯的勞倫斯》不再只是英雄雕像的讚美詩,而更添增了史詩視野;相對之下,朵玉的妥協性格毋寧太鮮明也太軟弱了,原本,他也是血性男兒,日泰設私刑,他會抗爭,然而最多也不過是小小的抗爭,鮮少血氣方剛的拚鬥,識時務的他,面對日泰被殺的場景,只有悲憤,不跟進做無謂的烈士,他是識時務的。然而盜獵者不但不想殺他滅口,還放他一條生路,讓他成為唯一目擊日泰被殺的現場証人,還可以回北京寫文章,喚醒當局捍衛可可西里,嚴格取締盜獵者,這不但是小看了盗獵集團,更是一廂情願地背離了荒野高地的生存法則。

戲劇邏輯的孱弱,是中國電影的通病,從《英雄》到《天地英雄》,從《十面埋伏》到《天下無賊》,我們明顯看到中國電影工業體質的蛻變與茁壯,然而不食人間煙火的主題意識操控電影內容,決定電影品味,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可可西里》無非就是要歌頌藏北高原的環保鬥士日泰,讚美肯為家園獻身的環保英雄。導演急著刻畫日泰的「焦慮」與「志向」,卻不能以情節和動作來彰顯他的內心與性格,只讓我們看到末路英雄的「外形」氣質與悲壯「行逕」。明明他是通權達變的大丈夫,然而被盜獵者繳了械,依然頑強地要「老闆」伏法就逮,甚至還魯莽衝前打人,以致於在混亂中槍倒地!

此舉固然可以說是他自知死期不遠,悲壯地選擇最後尊嚴,就像其他的中外悲劇英雄一樣,他們都有自毀的傾向,都會在生命最危急的一刻,做出最不合時宜的悲壯行為;然而原本通權達變哲理的領袖,最後卻成了玉石俱焚、不合時宜的殉道者。戲劇上的矛盾,人格上也欠完整,徒然讓這部能夠開啟觀眾視野,思索人與自然主題的血淚電影,留下了若有所憾的餘韻。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破報新聞348期)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FilmReview/2005/02/25/348_37filmr2/index.html



中國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讓人大開眼界,讓我想入非非。要看中國現代社會,既現代風貌又社會百態,在上海或北京取景就可以是中國縮影,就像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有人居然映現這般遼闊的高山原野,還有一方在追,一方在逃的糾葛,倒彷彿是中國版的西部片了!好難得又好勇敢。我不免想到多少年前,自己幼時聽說李行導演小人物社會寫實片拍多了,愛情文藝片又拍膩了,特地拍了部台灣版的西部片(片名大約是《風從哪裡來》)。據說從票房到評價都不鼓勵,寧可李行還是回到他拿手的、努力耕耘多年的老本行(的題材)。

台灣到底有沒有拍攝西部片的條件、以及台灣人的西部片是什麼樣的光景,我覺得是可以討論的,不必忙著說那是美國人的專利,連法國人與英國人都不敢碰……可惜我沒見識過李行那一回的嘗試。不過,中國導演陸川與攝影指導曹郁雖然排斥萬難、不辭辛勞跟高山纏鬥拍出場面壯觀的《可可西里》,我卻不應該用看美國電影的思維來打量(由此可見我的電影史情懷極可能常被美國電影狹隘化!)。就像日本電影有日本的一套美學,中國電影有中國電影的本身色彩,當我說《可可西里》好似美國西部片式微沒落多年後在中國還魂,明明是歌頌,卻像在講給歐美觀眾聽似的。

《可可西里》裡的媒體記者跟隨緝捕隊去查緝,去追捕那些獵捕、宰殺、販賣保育類動物「藏羚羊」的盜賊。電影工作者/藝術家(本片導演)不站在官方立場、不用保守道德教條、不依法律規範,甚至看到了官兵與盜賊的「同質性」,彼此一體兩面,多麼諷刺!何等辛辣!我怎能不喜歡呢?就像我看少偵探片(甚至有幾部西部片),客戶聘請偵探去查案、雇用殺手去行刺,可是啊可是,偵探或殺手在追蹤探索過程中疑雲重重,要找或要殺的對象全然無辜,反倒是雇主大有問題,甚至罪大惡極……倘若你是那位偵探、殺手,請問你情何以堪、哎呀,我又在挪用西方電影檢驗東方藝術了,這讓《可可西里》的導演情何以堪啊?

緝捕隊拼了命也要抓到那些盜賊,這種「自我」犧牲的公務員並不多見,不管是不是清官得流於酷吏,我對他們的盡忠職守,死而後已的情操是相當尊敬的。可是,為了查案,為了完成任務,不分青紅皂白,連正巧跟盜賊擦身而過,甚至也剛被盜賊威嚇過的尋常百姓也先被官兵盤查打得瘀青瘀紫,我就很討厭了,簡直像是蔣氏王朝「寧可錯殺千萬,不准錯放一人」的白色恐怖了。因為犧牲的是「別人」!而我的討厭,卻正是《可可西里》的高明,導演就是不想美化官兵,而在呈現真實的殘酷醜陋!更殘酷更醜陋的是,翻山越嶺、天寒地凍、死傷慘重、糧盡援絕時,官兵這邊的隊長不得不把查緝沒收的「藏羚羊」牛皮黑市售賣,好一個捉賊的居然也作賊!這才真正體認到民生疾苦:上海資本家與北京官員看不到的邊疆人民的貧窮困窘!官兵在自身難保時放任囚犯(盜賊)自生自滅等於變相殺人,以及官兵被盜賊反包圍(到底是誰捉誰啊?)都是本片的佳句。好一個「官兵竟是有牌照的流氓盜匪」!

而我自己的深沉痛苦卻是,這部拍攝相當出色的電影倘若追捕的是盜採石油、竊取古墓陪葬寶物的盜賊而劇情同樣可以成立,那該多好。扯上動物,就不這麼好玩了。就像幼年閱讀魯迅的小說,作家悲天憫人,寫盡中國民不聊生的貧苦大眾的辛酸折磨,我固然為那些人難過,也同樣為那些被當成商品販賣、在沸水中抽取蠶絲的蠶寶寶哀傷。在貧窮的社會,窮人的生存權總是在跟動物權像淹死的人在搶那片不能保命的葉子,而不懂得、更沒辦法去向在岸上逍遙的富貴階級爭平等。《可可西里》的好,是官兵窮途末路也像盜賊販賣「藏羚羊」毛皮;《可可西里》的弱點是重窮人生存權、輕動物權;《可可西里》的壞是用真實電影當場射殺免子給你看,對動物極不公平。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承認看電影那天我笑的很誇張、很開心,可能是同為中年人的效應在作祟。以至於,看到他們瘋狂的行徑(像丟手機那段我就笑到不行,^ ^),不禁羨慕起他們冒險的勇氣,如此瀟灑、狂野的氣魄。雖然平常被各種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但是,還能抓住一點年輕人氣息的尾巴,也算相當不容易囉!

四位演員的合作也互相襯托出對方的特質,並且有相乘的效果,票房會說話!我相信短期內,好萊塢應該會生產一些相似的作品。細數提姆艾倫、馬丁勞倫斯、約翰屈伏塔、威廉梅西,四位演員過去的作品,個人並不覺得他們已過氣,只是沒有適合的角色腳本罷了!君不見,勞勃迪尼諾不也沉寂一段時間,後來靠著【老大靠邊閃】的搞笑,又讓他演了如【親家路窄】之類的新角色、新戲路。所以,好演員是不會寂寞的囉!而且,四人當中--馬丁勞倫斯也還不算太老啊(真是委屈他了)!對吧!呵呵!

你可以看到約翰屈伏塔耍娘、編導故意安排的老掉牙的笑話橋段、還有那位可怖的緊身衣騎警,另外,幾位叫不出名字的小牌演員被整的很慘!當然,他們四位中年人也好不到那去!中間還穿插了一小段威廉梅西的愛情故事。其實,眼尖的觀眾會發現威廉梅西的戲份,甚至於多過馬丁勞倫斯,台灣方面沒有以他為宣傳的賣點,個人有點為他叫屈!他的型可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呢?

電影中除了哈雷的精神我不甚了解以外,也運用大量80年代的配樂,的確讓五年級的朋友,聽了很有親切感!看這部電影,你就以輕鬆的心情態度來看,應當可以得到很多的樂趣。喔!最後一大段字幕跑完時,還有情境式的結尾加強版喔,大家不要沒耐心而錯過喔!^ ^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極富寓言式架構的預言電影,揉合驚悚、冒險的元素,風格顯得多變而多彩多姿。不過,也因為如此,讓他的訴求變得焦點模糊?是未去世的前鑑長,陰魂不散的要終結每個人?解救大家?或因為他是最靠近太陽的存活者,所以不能容忍他的被遺棄?又甚或經過一番生死波折,犧牲自己的太空人們,在達成任務後,希望觀眾們能更愛惜地球現在的一切嗎?

除此以外,這部電影在視效的開發上的確是卯足了勁:一開場醫生端坐在太陽模擬器前的迷醉模樣,讓人印象深刻。空中植物園的運作與規模,也是可信度極高。幾次俯瞰星空的場景,讓人不禁感到身為人類的渺小。太空人在暗黑的空間裡,不知飄向何處的無力感,亦孤寂絕望的讓人感同身受。尤其,逼近太空人的鏡頭,更讓人與之同步呼吸起伏,由他們的小小視角看出去的效果,也是臨場感十足。

另外,集合了各國各色優秀演員的同場競技,雖有如聯合國般的熱鬧,卻意外的融洽無悖,也規劃出一幅未來地球村的藍圖。不過,戲份的瓜分嚴重,劇情很快的進入中場,所有的變數都一一出現,並考驗著他們。成員開始一個個的犧牲,最後,總算出現一位重要的主角,異軍突起的身負重任,而一切卻仍在未定之天

這部電影的問題並非雷聲大雨點小,而是既要顯示科技奇觀,又要表現浩瀚銀河的美麗偉大,還必須交代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前任艦艇任務的連鎖性,導演還天馬行空的融入驚悚元素,各方均要兼顧的結果一如成員人數的多,兩個小時仍嫌意猶味盡,而失卻最後將宗教氣味、大自然偉大與人類無知或意有所指的寓言、預言,都顯得倉促,個人覺得讓沒能讓電影在各式視效奇觀之外,留下永恆的經典畫面及新理念的闡述,殊為可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