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blog.udn.com/suchin0921
只因去過土耳其,只因對土耳其有特別的感動,對於與土耳其的相關的電影總有莫名的感覺。幾年前的【陪我走到世界盡頭】更是讓百看不膩,每次欣賞總有不同的感動,而當看完【天堂邊緣】時,對於土耳其的那份情竟又油然而生,而這份的情緣不是來自於土耳其風景的壯觀美麗,而是深藏於人們內心深處的愛恨情仇。
【天堂邊緣】說的是六個人的故事,一對是德國人的母女,一對是土耳其人的母女,而另一對是搬到德國居住的土耳其人的父子,而其中的那對土耳其母女,母親在德國討生活,女兒則留在土耳其。其實不管是德國人或土耳其人,無論是住在德國或土耳其,糾結六個人的故事【天堂邊緣】,帶給觀眾的是另一不同的思維與感動。
阿里踱步在德國花街上,看中了一位金髮女子,談好了價錢,進了屋子,關起了門。阿里問:「你是土耳其人吧?!」由於阿里與風塵女子葉塔的交易,竟把毫不相干的三個家庭搭上了線。世界還真小,人間還真有情,如果這六個人都冷漠無情,來自於【天堂邊緣】的心事是唱不出來的。
阿里多次關照葉塔的生意後,竟興起了包養的念頭,而葉塔同意了,更住進了阿里的家。阿里是個孤獨的老人,也有一個在大學教書的兒子奈賈,父子二人也同住在一起。當奈賈看到一個陌生女子在家裡晃來晃去,而這位女子看似不是正經女子時,他會有何反應呢?終歸是爸爸的朋友,總不能擺個臭臉,總不能趕她出門,按捺住性子,姑且看爸爸要玩什麼把戲。
不快的言論、莫名其妙的誤解、無來由的醋勁以及控制不住的脾氣,意外中的意外,竟變成了一椿命案,阿里成了殺人兇手,葉塔成了冤魂。愧疚的奈賈,竟因而抛棄大學的教職,踏上了土耳其尋找葉塔的女兒艾妲的行程。
艾妲是土耳其的激進分子,為了躲避土耳其政府的的追補,偷渡到了德國,但她並不知道母親已死,更以為母親是在鞋店工作的銷販人員。踏遍了德國的某一城市的大街小巷,問遍了每一間鞋店,終在盤纏用盡、走投無路時,開口向一擦肩而過的女子洛特借錢。而來自於洛特小小的同情心與好奇心,竟爆發出了不可收拾的「愛的火花」。
我們總以為德國人是理智的,很少有感情用事的時候,更不會去沾惹上與自己無關的麻煩事,尤其又是個偷渡犯,尤其又是個政治犯,但洛特不僅借了錢給艾妲,還收留了艾妲,實在有違德國人的本性,洛特的媽媽蘇珊娜當然冷漠以對,更極力反對艾妲的登堂入室。
電影畫面出現了幾個斗大的字「洛特的死」。當「洛特的死」出現時,竟比「葉塔的死」帶給觀眾更大的震撼。洛特怎麼會死呢?洛特與艾妲的愛才剛萌芽而已,難道又是一段不幸的愛情嗎?難道女女之間的愛情不受到祝福嗎?
艾妲被遞解出境回到了土耳其,洛特為了愛也隨後而到,而洛特竟也魂歸異鄉。
前面曾談到六個人糾葛在一起,如果你未曾看過本片,可能會想:洛特母女又如何與阿里父子搭上線的?ㄚ今只能說世界是圓的,其中的姻緣際會,就留待各位去領會了。
阿里與奈賈間的父子情,是疏離?是誤解?還是愛在心裡口難開呢?而葉塔與艾妲的母女情,是疏遠?是謊言?還是來不及的愛呢?蘇珊娜與洛特的母女情,是理智?是不諒解?還是沈重得無法釋懷的愛呢?而洛特與艾妲的愛,是別有用心?是無私奉獻?還是二情相悅、無怨無悔呢?
情到深處無怨尤,但是愛得理所當然、愛得毫無知覺時,是否會變成無可彌補的「悔」呢?父母與兒女間的情與愛,打從孩子呱呱落地那天就自然形成,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孩子可也把爸媽放在心上呢?還是只在有所需求時才會想到父母的好呢?也許說得太嚴重了點,但如果艾妲有一天終於得知葉塔的工作性質時,她會心疼媽媽的愛嗎?愛到深處依然是無怨尤的,有寬容與包容的愛,才是愛的真諦。
因此,蘇珊娜原諒了艾妲,收拾起了喪女的痛,延伸了洛特未完成的愛;奈賈體諒了阿里的莽撞,來到了海邊,欲張開雙手擁抱父親。唉!但當螢幕出現了奈賈的背影,而奈賈望著遙遠的天際時,片尾字幕竟緩緩流出,當下的ㄚ今竟不忍離去,總想遠處應該會出現阿里的身影吧?!但是,他出現了嗎?如果是樂觀的,如果相信愛是有力量的,內心裡的沈重將會放下;假使是悲觀的,假使相信禍福已定,那說不出口的愛就將石沈大海了。結局如何呢?就讓各位自己去編織吧!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這就是「愛的真諦」吧!
但願大家心中都有無私、無求、無悔且永不止息的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