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欣賞:




奇跡的音色‧愛在魔幻的世界綻放!
魔笛The Magic Flute
音樂: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導演:肯尼司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指揮:詹姆斯康隆 James Conlon。
演奏:歐洲室內管絃樂團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莫札特最耀眼奪目的傳世鉅作!耗資千萬歐元製作,盪氣迴腸的超大音樂歌劇!
2008年26日 除夕上映!



金牌製作班底:

莫札特廣受世人喜愛的經典作品「魔笛」,由英國戲劇頑童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導演,資深電影編劇史蒂芬弗萊(Stephen Fry)精譯歌詞,世界級指揮大師詹姆斯康隆(James Conlon)擔任音樂
指導,並再請來曾獲奧斯卡提名的攝影師羅傑朗瑟(Roger Lanser)和美術設計蒂姆哈維(Tim Harvey),奧利佛獎最佳服裝設計等多位金牌幕後班底,全力打造夢幻歌劇。全劇以英語發音演出,合歐洲各國特有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將這齣感動成千上萬的歌劇作品躍上銀幕。歌詠愛情,精彩淬煉,戰爭場面浩大壯觀,成就一部難以界定歌劇或電影的精緻鉅作!



年輕的士兵答應夜之女王的請求,前去惡魔的領地拯救被擄走的公主,士兵的朋友「捕鳥人」帶著魔笛與他前行,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劇情轉變。善於改編莎劇的導演,將場景開端從古老埃及拉至一次世界大戰,率領名牌歌伶與演藝新星攜手共創現代版魔笛的奇幻世界。莫札特充滿豐富活力和生命力的音樂,結合現代科技的逼真特效和無瑕疵環場音效,將這部古典驚世鉅作
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持續不墜的感動,這是DVD很難感受的現場視覺震撼,唯有在電影院,採用特殊的設備,方能達到淋漓盡致的效果。



故事劇情:
世界即將陷入大戰前夕,一片荒瘠
大地的壕溝裡從軍的塔米諾正等待弟兄的出兵通知。他收到一張奇異世界飄來的訊息,照片中美麗溫柔的公主讓塔米諾一見傾心,暗自決心找到這位夢中佳人。然而,險象環生的殺戮戰場卻讓塔米諾一度陷入昏迷,徘徊於生死邊緣。

所幸夜之女王派出三仙女及時搭救,並應允若將女兒從惡魔手中救回,她便許配女兒給他。塔米諾在魔笛的引領下,順利尋得公主,但
隨即便發現事情並非表面所見。惡魔的勢力正悄悄逼近,翠綠的大地即將陷入混沌黑暗,人心間的仇恨緊緊纏繞塔米諾和公主的命運。為了生命中的摯愛,他不顧一切展開一段為了搭救情人,進而尋找愛、和平及光明的浪漫冒險旅程。



電影簡介:
此部電影的幕後催手,彼得摩爾爵士(Sir Peter Moore)一直以來有個夢想:把歌劇帶出劇院,躍上大銀幕,讓更多對歌劇不熟悉的觀眾享受美妙音樂、動人歌喉與戲劇結合
極致體驗。莫札特所譜寫的【魔笛】兩百多年來吸引無數觀眾進歌劇院,通俗易懂的劇情、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童話般的人物塑造,早已擄獲成千上萬老老少少的心。



它刻畫的勇敢、智慧與人類間的深刻情誼,正是大家如此鍾愛它的原因,也是彼得摩爾將此劇優先拍成電影的重要考量。
彼得摩爾是英國影視界德高望重的人物,女王特地受封為爵士以表彰他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特殊貢獻,他所創立的基金會找上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擔任導演的原因很簡單,布萊納是當今將莎士比亞舞台劇成功改編至大銀幕的箇中翹楚,其中《亨利五世》、《哈姆雷特》等電影更在商業與藝術間取得平衡,發揮出兩者間最大的觀影價值。

要將【魔笛】這齣膾炙人口的歌劇改編自電影並不容易,早在傳統劇場與第八藝術間行走而遊刃有餘的布萊納,可說是彼得摩爾一開始訂定的最佳導演人選。
他就像是個指揮家,配合莫札特的音樂從容調度場景,讓整部戲在銀幕前色彩絢爛、活躍奔放。大草原上幾十萬大軍的交戰撕殺排場,更令人嘆為觀止。



魔笛 莫札特:
「我才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一樣座無虛席。觀眾的熱情真是振奮人心,可篤定魔笛會越來越受歡迎
1791
10月,莫札特致信妻子康斯坦絲。

1791
930日《魔笛》首演,莫札特親自擔綱指揮。當時把德語說唱劇(singspiel)與藝術歌劇(opera)結合的表達方式,對維也納的民眾來說是極為前衛的嘗試,因此首場演出並無獲得廣大迴響。然而隨著9月後一場接一場的加演,通俗易懂,逗趣又感人肺腑的音樂和劇情,迅速吸引觀眾倍數增加,隨即場場爆滿,10月即暴增至一個月24場,次年已盛演百場。

截至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魔笛》已是最受世人喜愛的歌劇作品,也榮登北美最常上演歌劇之一。然而創作出這偉大作品的天才音樂家,卻在兩個月後英年早逝,留下這齣耀眼奪目的傑作流傳於世。
莫札特於創作時的房間,現今移至他的出生地奧地利薩爾茲堡,並被被稱為「魔笛之家」。



莫札特創作魔笛時極力描繪他心中的大千世界光明與黑暗、和平與戰爭、愛情與仇恨間的二元對抗精神同時也是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對立理念。他將塔米諾於旅程間遭遇的成長變動和心路歷程化為魔笛主要敘述線,男女主角從無知的黑暗探索理性的光芒,此種精神是神聖的,與充滿喜劇感、笨拙又自私的捕鳥人相互對照,構成一幅饒富趣味卻真實透露人性的優秀作品。

魔笛究竟有多迷人,光看樂聖貝多芬的喜愛程度便可窺知。貝多芬為大提琴所創作的三首變奏曲中,其中兩曲主題皆採自《魔笛》,分別是帕帕基諾的詠嘆調:如果有個人愛該多好,以及他和潘蜜娜的二重唱同時也最受民眾歡迎的曲子,知道愛情的男人。它的音樂清麗流暢,劇情結構嚴謹,所探討的主題簡單易懂,也是這部戲能夠亙遠流傳的原因之一。



深入導讀:魔笛與共濟會:
魔笛除了深具娛樂性與音樂性外一直以來劇中角色所代表的意涵和象徵便常常被學者加以研究。最常看到的解析便是與莫札特生前所加入的秘密組織「共濟會freemasonry」作關連,被認為是以宣揚共濟會理念、暗藏共濟會密碼而創作的作品:

序曲宣示博愛的信念
《魔笛》序曲的序奏中,有著宣示博愛的信念,快樂捕鳥人帕帕蓋諾的旋律,既是純真天性的展現,也是天才的魔法把戲。



暗示加入共濟會的入會儀式
《魔笛》第一幕塔米諾昏厥,潘蜜娜被嚇昏,影射著入會儀式中的「假死」程序,象徵著拋棄過去的種種,迎向新生。

暗示共濟會的象徵數字「三」
下半部劇情暗示共濟會三級會員中,第一級會員必須經受的「地、水、風、火」的考驗。在《魔笛》全劇的主調─降E大調,具有三個降記號。第二幕序曲一開始就出現的三個莊嚴的和絃,這組共濟會信號曲般的三個和絃,將在劇中幾個不同的地方一再出現,例如,夜之王后的侍女有三位,她們適時出現,解救年輕士兵。劇中為士兵、公主指點迷津的精靈也是三位。其他像是告誡、激勵的箴言,都是三個一組,這些銘刻在神殿門楣上的格言,全都源自共濟會,例如:「美德、審慎、仁愛」、「智慧、毅力、耐心」、「明智、勤勉、技藝」、「理性、智慧、自制」等。



劇情暗示共濟會的信念
年輕士兵塔米諾,為了照片中潘蜜娜公主的美麗身影,突破「堅定、勇敢、沉默」的考驗和試煉,而捕鳥人帕帕蓋諾,也找到可愛的另一半芭芭吉娜。有情人終成眷屬,黑暗終將迎向光明。

劇情暗示共濟會的宗旨
由薩拉斯卓唱出的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