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a09201988&article_id=6831921

『這是埋藏最深的秘密,是萬物根源的根源,花蕾中的花蕾,天外的天空,比我們能希望的更高,比我們能躲藏的更大,像是維繫著星宿的魔法,我把你的心帶著,把它放在我的心上。』         ──詩人:康寧斯

原著小說:★★★★☆
改編電影:★★★☆


欣賞完老早就想要去看的改編電影後,心中的感動與滿足難以言喻。不過,在讀完也是老早就買好的原著小說後,發現小說果真比電影要來得細膩深刻許多,補足了電影沒有拍盡的情感部分。


故事描述兩個姊妹,姊姊蘿絲是一個行事嚴謹的女律師,做事一板一眼,生活一成不變,但一直以來把自己逼得過緊的蘿絲,也嚮往著戀愛與幸福生活;而妹妹瑪姬則是放浪不羈的派對女王,沒有固定工作,生活沒有重心,只有性愛與空虛。兩個個性南轅北轍的姊妹,唯一的共通點只有──他們都穿同尺寸的鞋子。但是,他們兩人都忽略了這個細微卻極重要的暗示,就這樣相依為命生活下去。

我們可以在這部電影當中,看到每個人的依賴與眷戀。蘿絲當初在密不通風的生活當中,只能靠羅曼史小說與滿櫃的鞋子來安慰自己。『衣服不能使我變美,食物會讓我變胖,只有鞋子總是合腳。』她這麼說。而瑪姬看似對感情、對生活隨意不羈,卻對兩姊妹小時候養的狗狗「小蜜」(電影翻成「甜麵包」比較可愛!)有著難以描述的眷戀,因此,她才會在孤單寂寞的時候,忍不住偷抱走長相貌似甜麵包的狗狗。另外,兩人童年時共度的回憶,總是會勾起他們對已逝母親的強烈想念。從這些眷戀與依賴,我們也可以看出命運對她倆的暗示──他們的共通點難道只有同尺寸的鞋子嗎?是否,在對鞋子、甜麵包與母親的共同依戀下,正暗示著兩人有著難以割捨的牽連?

於是,事情有了劇烈的轉變──在瑪姬勾引了蘿絲得來不易的、今生第一個的戀愛伴侶後,兩人的關係宣告徹底破滅。看到蘿絲哭腫了眼睛、全身無力地攤倒在床上,我不禁心疼了起來:如果我好不容易得到了今生渴求以久、卻老是無法如願以償的夢想,卻被人輕易摧毀,那種感覺,不知道有多難受?當然,這不能完全怪責瑪姬,畢竟是吉姆情願被勾引的。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和小說都隱隱約約刻劃了吉姆比較晦暗的身影,由於童年肥胖又醜陋,在長大搖身變為英俊多金的帥哥後,讓吉姆簡直難以相信命運的轉變,也因此無法抵擋任何的誘惑。這雖然不足以構成他背叛蘿絲的完美理由,但是這段過往的刻劃讓吉姆的形象立體了起來,也讓他不同於其他作品中「純粹劈腿」的花心男。

但也正因為如此,兩姊妹的人生出現了新的曙光;正因為她們的關係與生活全然打碎,才能夠重新拼湊對方與自己的身影。蘿絲決定不再把自己逼得那麼緊繃,她向律師事務所告假,每天替人蹓狗散心,終於享受到放鬆自我的美好人生,而懂得欣賞她的美麗的Mr.right賽門也在此時出現(不過這個男生一開始有點自以為,要是有人敢擅作主張搶先幫我亂點菜,我不把菜單砸在他臉上才怪!)。而瑪姬的際遇在小說和電影上有了分歧,老實說,電影的改編也很適當,我實在說不出哪種比較好,不過,小說的走向會因此多出一位真誠樸實的男孩查爾斯,在結尾時成為瑪姬的男朋友,讓人可以期望並祝福瑪姬未來的愛情風貌。

小說描述瑪姬偷偷住在普林斯頓大學,並跟著大學生們一起學習,慢慢改善了自己的閱讀障礙,也愛上了詩。同時,為了生活,她幫忙照顧一位慈祥的盲眼老太太,這段劇情的安排不僅證明了她的理解力不比資優生差、可以自食其力,也因為一首談「失去」的詩,讓她越來越難以掩埋對姊姊的愧疚與想念,而在被一個男生不停的騷擾以後,她才跑去投靠了久違的外婆。而電影則讓瑪姬一開始就投靠到外婆居宿的養老社區,雖然少了一大段劇情,卻也安排了一段最令我感動的插曲。

在養老醫院打工讓瑪姬認識了一位大學退休教授,因為目盲,所以看不到瑪姬的美貌。這對瑪姬而言是一個強烈卻新鮮的衝擊,因為不管她有多美麗,教授都看不到,完全顛覆了瑪姬過去以外表度日的生活。不過,雖然教授看不到她的美貌,卻可以感受到她的關心,於是,他請瑪姬唸書給他聽。起初,有閱讀障礙的瑪姬很抗拒,不過,在教授潛移默化的教導下,瑪姬一點一滴地愛上文字,也逐漸克服了她的閱讀障礙。更珍貴的是,透過一首談「失去」的詩(和原著小說的那首詩一樣),她終於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她失去了她的姊姊,她此生最真摯的「朋友」。就如同詩中所說,雖然她表面上強裝不在乎,想要假裝讓自己看起來很好,假裝自己失去了什麼也無所謂,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很關心自己所失去的東西,並且惋惜。

在沒有對方的那段日子裏,兩姊妹內心不停掙扎。瑪姬在外婆家安定下來後,突然很安心自己終於不用再活在姊姊的陰影之下,而蘿絲也不希望瑪姬又出現將她好不容易安定、且有戀愛對象的生活給打亂。但是,他們慢慢意會到,原來對方在自己的生命當中佔了那麼重要的位置,原來,自己有多麼地愛對方,原來,失去了對方,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意義。另外,他們也發現其實長久以來,自己都默默地欣賞對方、羨慕對方擁有自己所缺少的東西──蘿絲渴望擁有妹妹對時尚的敏銳度,以及她放鬆的生活(但不希望自己毫無目標),而瑪姬也欣賞姊姊規律且有目標的穩定生活,她何嘗不希望擁有固定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兩姊妹個性雖然南轅北轍,卻能夠「融合」與「互補」,分享彼此,這是最難得且珍貴的。

不過,儘管他們是那麼樣地想念對方,卻仍然沒有勇氣去追尋對方。而此時,一段長久以來被家族隱瞞的秘密,就揭露而出──原來,他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外婆,只是因為發瘋的母親的過世,讓外婆與父親無法互相體諒,進而隱藏彼此,過著毫不相干的生活。而兩姊妹會去追尋外婆(這個外婆也當了太多人的外婆了吧?《當真愛遇上八卦》、《神仙家庭》裡面,她都是飾演外婆……)是否也反映著他們對於母親的深深思念?不過,電影裡面是外婆寫信給蘿絲,小說則是瑪姬自己寫信給蘿絲,希望兩人能夠再次見面,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比較好,表達了瑪姬企圖姊姊原諒的那份真心。外婆雖然不是兩姊妹合好的主要因素,卻是使他們兩人重新見面、重新擁抱彼此的關鍵。

不過,外婆艾拉在電影中有點像是跑龍套的角色,在小說中才有了比較深刻的著墨。原著將外婆一開始逃避自己女兒的病情、逃避女婿的指責,逃避一切的一切,在失去女兒甚至與孫女失聯之後,才因此追悔不已、企圖尋找孫女又提不起勇氣的矛盾掙扎心情描繪得相當深刻。深情的路易慢慢打開了她的心結(路易在電影中好像成為了一個色老頭,不過在小說中他和外婆艾拉有著浪漫淳樸的銀色戀情),而在瑪姬與蘿絲出現後,艾拉才真正地得到了親情的慰藉,並原諒了自己。

原著小說在瑪姬住進外婆家以後,彼此從生疏到熟悉、從熟悉到彼此依賴的過程,描繪得非常深刻,而姊妹兩人再次見面後,一開始蘿絲仍然無法原諒妹妹,後來終於感受到她的蛻變、感受到她的誠意,而終於重新擁抱了自己的妹妹,也撫平了內心的傷口。這些轉變,小說都描繪得非常細膩,電影卻有點倉促地帶過這個重點,是改編上最大的缺點。

在兩姊妹終於能夠慷慨地原諒彼此、擁抱彼此之後,也意外地幫助外婆和父親打開母親卡洛琳死亡的心結。這邊電影的著墨倒是比小說還多,小說應該再安排一些父親和外婆的對話,進而讓讀者明白,外婆和父親已經因為這兩姊妹,而撫平了卡洛琳去世的陰霾。無論如何,一家人再沒有秘密與傷痕了。很美的意念,不是嗎?因為原諒,而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寬恕,因為擁抱,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愛,而「寬恕」與「秘密」的這段情節,也就讓《偷穿高跟鞋》更加深刻而令人難忘了。結尾,姊姊終於擁抱了真愛,步入禮堂,而故事也在康寧斯美好的詩歌與姊妹兩人心照不宣的祝福當中,圓滿地落幕……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美的嗎?

『他們都沒有改變,只是終於瞭解。』這就是這個故事獨特的地方,也是我喜歡本片的原因。很多故事都描述主角們因著彼此而蛻變,像是《槓上富家女》、《窈窕美眉》,看到主角們蛻變固然感動,但是《偷穿高跟鞋》所揭露的主旨卻更令我震撼。原來,很多東西我們早就明白,我們早就擁有,甚至從來不曾失去,只是,我們吝惜於跨出那一步、伸出一雙手,去「把握」我們所擁有、我們所明白的東西。這個東西,或許渺小,或許並不深刻,或許失去了也不會讓人發瘋,但是一旦把握了,我們或許就能夠看到人生不一樣的風貌。

這部電影非常有創意,而且情節緊湊、生動有趣、柳暗花明,令人又哭又笑,絲毫沒有一點冷場。不過,原著小說顯然更技高一籌,作者珍妮佛˙韋納利用三條支線──瑪姬、蘿絲、外婆艾拉,交織描述故事,並以三人對已逝母親卡洛琳的共同思念作為串聯,最後,所有的支線卻又匯流成一條主流,通往美麗的結局。韋納對於角色形象的描繪非常生動、立體,就像是文字化為一幕幕影像在你面前奔馳,甚至比電影還要吸引人,我甚至在半天之內就翻完這本三百六十頁的厚書,這對於閱讀龜速的我而言是個奇蹟。

而韋納對於角色內心的轉變與掙扎,也刻劃得非常細膩深刻(就連對於希代的刻劃也深刻了許多,讓她不只是一個老套的壞後母,而是一個雖然自私、卻值得人同情的、一無所有的半老徐娘),對白更是機智有趣,讓我忍不住想到了我最愛的小說《傲慢與偏見》。雖然《偷穿高跟鞋》還沒有到這麼經典的地步,不過,它確實是我讀過最出色的一本都會小說(《BJ單身日記》真是遜色多了!),也讓我瘋狂愛上了珍妮佛˙韋納,現在正準備定下她其他兩本作品呢!《慾望單人床》即將由《慾望城市》編劇改編成影集,而《小地震》也被環球影業買下版權,《Goodnight Nobody》是韋納首度挑戰驚悚推理領域的作品,也即將由台灣馥林文化出版喔!在此強烈推薦喜歡《偷穿高跟鞋》的人,一定要去找原著小說來讀讀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