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黑手黨】UDN部落格
在感情裡,我們總會選擇自認值得的對象。
青少年成長的過程裡,總會在校園碰到各種光怪陸離,「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描述了那樣的遭遇、同時也闡述了年少輕狂的本事,那是最單純也最可愛的青春。
查理因童年創傷而有精神方面的困擾,可他其實是個細膩敏感的男孩,向來沒人注意到他、被當成「壁花」看待的求學生涯終於在高中有了轉變,讓他的人生從此不同的,是派屈克與珊這對兄妹。
雖然,瑪莉也開啟了他另一段青春之窗。XD
我以為,我們成長的軌跡當中,都會有那麼一段珊、或瑪莉,甚至是派屈克的過程,我們都不曉得何時會碰到那個對的人,亦不明白什麼才是對的人,彷彿從懂事以來,我們就是用自己認為值得的態度去看待與朋友間的種種互動,交際也罷、打屁也好,那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
查理的疑問,我想應已深深勾起每個人心底的微弱火花,到底什麼原因,讓我們去愛了那些並不珍惜我們的人?
人就是這麼奇怪,青少年尤其怪異,面對心儀的對象多半無法坦率表達內心感受,迂迴著、抵抗著、遮掩著,抑或否認到底,最後眼巴巴瞧對方與他人愈走愈遠,還自以為默默守護就是愛,甚至將自己丟給一個並非內心期盼的對象,任由對方糟蹋,而且不敢分開。
珊那般質問著查理時,她的眼神彷彿鑽入我心裡了,那是多麼奇怪的感情態度,從不考慮自己、只想著對方好就好,自毀應該也要有個界線。
然而,偏偏這該是最純真的愛情。
「壁花男孩」提及許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之中可能碰到的議題,無論美國或台灣,孩子們所面臨的問題已經逐漸拉近了,友情與愛情是主菜,性與毒則是無法缺席的調味品,無論走在哪個階段上,都已不可避免地會觸碰到這些,在極度掙扎裡慢慢煎熬、用真心話大冒險解脫,青春就是這麼一回事兒。
只是西方的青少年到底比東方來得開放與成熟,卻也帶上正比的哀傷。
針對查理的病況,我心有戚戚,因為工作之故,接觸過一些類似症狀的個案,雖不見得與電影裡的查理相仿,卻有相同的困窘與寂寞,旁人無法懂他們、他們則或許了解週遭,他們可能不懂與週遭溝通、卻很能察覺你我的思緒,阻擋不下來的幻覺,可能是他們唯一真實的時刻。
可我以為,查理最大的優勢在於書寫,那能抒發心底的孤單,與最親愛的朋友對談,竟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媒介。
你有多久,沒給好友寫封信了?有多久,沒和好友好好聊天?多久,沒與好友瘋狂一下?
Sometimes,不見得要是一封信,或是一張卡帶、一首老歌,都可能藏有千絲萬縷的曾經。
如果我們都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何處才開滿屬於自己的鮮花?
喔、當然,艾瑪華特森飾演的珊,確實無比迷人,她是這部電影千真萬確的綺麗,片中的那首經典「Heroes」更是絕對沉醉的青春孤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