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處:【簡史朗】作者臉書(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從六月五日邵族在南投縣水里鄉公所召開「傳統領域畫設說明會」起,邵族傳統領域畫設的議題持續在媒體上發燒擴散,首先是水里鄉公所發布新聞,表達水里鄉不願被列入邵族的傳統領域的立場;接著魚池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也發布聲明及連署書,稱:「…地方大為反彈,認為原民會逕行公布邵族傳統領域,忽略地方心聲,日後關乎全鄉1萬5000餘人權益的建設,都得受制於人口僅301人的邵族,痛批原民會製造族群對立,將進行連署、遞交陳情書,盼傳統領域爭議能有所轉圜。」

媒體上的報導只見強勢主流社會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消息與訴求,幾乎聽不到微弱邵族的任何回應,感覺上就像是目前台灣的主流漢人社會在集體對一個只有數百人規模的弱勢原住民族群集體霸凌。 依據行政院戶政司107年6月底的統計資料,現今全台灣正式登錄為「邵族」民族身分的人數共有788人,住在南投縣的有424人,邵族人聚居的社區(或聚落)全世界唯二,一個是魚池鄉日月潭畔的「伊達邵部落(本年初263人),另一個是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社區(約30人)」」,其他的散居於全台各縣市,這是目前邵族人口的分布狀況,看似非常微弱,但是從台灣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四百年歷史檢視,邵族曾經非常強盛,是中部內山中的主導族群。

清代乾隆年間畫設的中部地區番界,從今天名間鄉(舊稱「湳仔」)虎仔坑以東的水沙連內山全都「歸水沙連社所管(見附圖)」,這個籠統的區域非常遼濶,以今天的地理範圍來講,包括中寮鄉、集集鎮、水里鄉、魚池鄉、埔里鎮、國姓鄉的一部分、信義鄉仁愛鄉的一部分,所包含的族群也很多,分屬邵族、布農族、賽德克族、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見附圖)」,在名義上都歸水沙連社所管。

實際上與邵族直接相關的為今天的中寮鄉、集集鎮、水里鄉、魚池鄉、埔里鎮南半部,這些都不是空口說白話胡謅而來的,翻閱以上各鄉鎮的鄉鎮志,他們的〈開拓篇〉或〈拓墾篇〉裡也都坦承其原始的地主是「邵族原住民(以水沙連社番/水社番為通稱)」,現在的漢人住民是清代中、晚期也就是18世紀中期以後,在不同時期以各種方式(包括越界侵墾或或向水社番贌租土地)進入上述邵族傳統領域定居的。

現在的山區各鄉鎮是近代才形成的地方政府組織,轄區的土地原始地主本來就是原住民各族,這些土地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傳統領域」--這是無須爭辯的歷史事實,而這個「歷史事實」不是任何人爭辯或是否認它就不曾存在。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畫設的主要精神在於「歷史與文化的回溯」,也就是著眼於歷史的轉型正義,要求恢復歷史的過程和真相,尋求各族群間的相互理解並進而相互容忍與諒解,並不是要針對人民合法私有土地權的聲討索還,這在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傳統領域畫設辦法〉裡面已經早有明示「排除私有土地」。

現在社會上的誤解,在於平地社會的一般漢人住民擔心或是害怕「原住民鋪天蓋地的要索回土地」,並進而堅持反對傳統領域畫設的立場,加上政治人物及選舉議題的民粹操作,於是有所謂「四千份連署書」的誇張反應。人民的「合法私有土地權」受法律保障,而且這也是歷史的現實與現今社會上實際的狀況,據我所知,邵族人從來不想,也不會對合法的私有土地權有任何的挑戰或主張。 傳統領域的關鍵重點在於公有土地,這些公有土地是各時期的政府取自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內的固有土地,現在則是分別由各級政府的各個不同部門所管理、使用,例如:林務局、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台糖、台電、鄉鎮公所……。

傳統領域畫設辦法也明白提示,傳統領域並不是要索回各級政府、公家單位所管理使用的土地,而是當有大型的開發建設(比如興築水庫、發電廠、礦場開發……),有可能會損及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或文化維護時,基於共管的原則,須與相關的原住民族群諮商,謀求最適當的方式,取得同意之後始得進行,主要精神和目的在避免對原住民族產生不可逆、或無可挽救的傷害。 通常這種開發建設都是必須達到要做環境影響評估的重大開發計畫,至於各機關一般性、例行性的修繕營建,並不在規範的範圍之內,也就是各級政府機關、單位仍然是照舊管理使用他們所管理的公有土地,對現況並不產生關涉或干擾,所以現在各地方政府(鄉鎮公所)的激型反彈,可以說也是在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畫設不了解,甚或誤解之下的反應。

對於邵族而言,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工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當年這個大型的水力發電工程必須築壩堵水,完工後的日月潭水面上漲了21公尺,將邵族的水社舊部落Talingquan完全淹沒,環潭的水田耕地也全部淹沒在水底,這是對邵族人影響多麼深遠的重大開發建設,然而邵族人被冷漠地強制遷徙到北窟(今日月村/伊達邵),這個大型的公共建設斬斷了邵族與土地、水域及文化環境的聯結,這是今天邵族族人四處離散、語言傳承困難、傳統文化習俗中輟的關鍵原因。

假如歷史能夠再重來一次,假如當年的日本政府能坦誠的與邵族人進行詳細的諮商,透過充分的溝通與討論,謀求傷害最小的周全方案,邵族今天當不至於面臨如此淒慘的處境。邵族以自身的民族發展為代價,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工事為當年剛起步的台灣工業提供了珍貴的電力和發展的基礎,然而卻是以邵族的民族發展做為代價,整個台灣社會欠邵族人一個公道。

邵族的傳統領域最早可以從名間鄉與中寮鄉的交界處「虎仔坑」、「萬丹坑」起算,這是歷史的事實,筆者蒐羅了不少公私文書證明中寮鄉、集集鎮、水里鄉、魚池鄉都是邵族的傳統領域範圍,而今天屬於邵族的社區部落只剩下二個:魚池鄉日月村的伊達邵部落和水裡鄉頂崁村的大平林部落。

當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的移民,或是因為經濟的原因、或是因為政治的原因,棲棲惶惶的渡過危險莫測的黑水溝,在水沙連內山,邵族讓出了大部分的土地,給這些外來的移民者安身立命的地方,然而其換來的結果是龐大移民勢力的排擠和自身發展的痿縮,南投縣原屬水沙連內山的鄉鎮居民也欠邵族人一個公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彌勒熊 的頭像
    彌勒熊

    Orzmovies.com彌勒熊電影Pixnet

    彌勒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